迎风冒雪
只为保障冬奥
12月2月,“相约北京”系列测试活动张家口赛区测试赛举办期间,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后的景色。武殿森摄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以下简称“张家口赛区”),户外雪上项目众多,赛事多在山地地区,局地小气候特征明显。
为确保各赛事精细化气象服务效果,以冬奥赛场为核心,40余套自动气象站矗立在赛场的各个角落,构建起基于复杂山地的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综合监测网。
建在赛道边上的气象站,此次冬奥赛区的气象设备都是由太阳能供电。
装备保障人员检修设备状态,确保装备稳健运行。
在-20℃左右的低温环境下,为保障监测网内数百个气象装备的稳定运行,有这样一支气象人队伍,他们集合了来自河北省气象部门(省市县)三级的技术骨干力量,共同赶赴张家口赛区,开展冬奥会气象装备保障工作。
他们常常顶风沐雪,身负20多斤的装备,横穿各赛区气象站点,确保气象数据正常采集,他们是气象业务正常开展的“第一道守护者”。在月初刚刚结束的测试赛后,中国气象报记者采访了团队部分成员,为大家讲述气象装备保障人员的冬奥情节。
设备装备保障团队成员常常需要用绳索捆绑着爬上已有厚厚积雪的陡坡。
此次张家口赛区气象装备保障团队成员共有16名,从今年年初入驻赛区,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工程师金龙全程参与了装备保障的筹备工作。他告诉记者,能在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重大赛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非常激动,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同样全程参与保障工作的还有承德市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工程师何涛,说起刚刚结束了的测试赛,他告诉记者:“每一次测试,我们都会当成最终比赛一样全力以赴”。
12月3日,“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2021/2022国际雪联跳台滑雪洲际杯在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进行。(摄影:崔峻 来源:北京冬奥组委官网)
【冬奥装备保障工作有哪些?】
12月7日,进驻赛区的气象装备保障团队与平常一样,固定开展每日9时、15时两次的装备运行情况监测,在设备运行监控平台上一一核对赛区每个站点的装备运行情况,如通信信号强度、电池电压、数据缺测与否等等,尤其是人工造雪后设备是否被覆盖等情况。
装备保障团队每日紧密关注赛区各设备运行情况。
金龙告诉记者,气象装备保障24小时都要有人值守,除了每日固定2次的例行检查外,其他时间也要随时关注设备运行情况,“发现有隐患的苗头,团队成员会一起讨论制定解决方案,严重时还会启动应急响应,调动一切力量尽快前往实地排查修复。”
【一次实地巡检是怎样的?】
其次,每次任务必须3-4人一组出行,山地地形加上造雪后积雪较深,路面情况不易判断,大家把安全绳系在一起,避免雪地行走个人踏空危险。
12月15日,气象装备保障团队接到任务,前往维修点。雪深路滑,团队成员以安全绳共同牵引前行。
大部分站点都建设在山腰、山顶、赛道两侧,开车不能直接抵达,需要攀爬的山路较多,每次检修需要预留足够的时间,10月份没有雪的情况下常常需要攀爬1个小时左右,现在造雪后,到达较高位置的站点有时需要2个小时。”
到达目标站点后,要第一时间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判断隐患是否属实,对已经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如发现目标站点因断电等原因已不具备继续服务的能力,需要第一时间联系驻地的团队成员,申请切换就近站点进行数据备份。
故障解除后,还要对站点的设备进行全面的维护,比如清理表面积雪冰冻,检查设备供电条件等实况状态,能见度镜头等是否被覆盖、污染等,“确保每个经手的站点都‘健壮’运行,是我们每次保障工作的目标。”何涛笑着告诉记者。
【工作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从硬件设备来说,全部站点目前已完成了超声风加热改造,为了应对太阳能供电的不足,已针对部分重要站点进行了供电改造和便携站备份工作,并尝试研发了太阳能电池板自动除雪装置,提升设备应对低温、雨雪的能力,目前新挂接的设备如何合理布局、供电等仍在测试运行中。
针对“软实力”方面,针对部分站点易被积雪覆盖的问题,金龙和记者介绍,团队针对各项设备在业务运行中的重要程度进行了分级,制定了对应的A/B站主备机备份机制,确保突发情况下,气象数据传输不受影响。“不到最后一刻,我们的优化工作一直会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承接了越野滑雪、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等重要冰雪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对风力风向等气象要素要求很高,为了精准“捕风”,气象部门在此次赛事中部署了多样化的风向风速传感监测设备。
在风要素影响不大的地区部署了风杯风向标等机械风力监测设备,在风要素重点影响区域,安装了二维+三维的超声风向风速监测设备,可以360°捕捉风的动态。
不过,为了精准“捕风”,风力装备的风杆大多部署在山区,动辄10米、6米的高度,再加上山区/雪地地形的影响,设备保障压力可谓非常大。
经过团队反复探讨验证,采用了可移动式备份站的方案,对于风要素重点监测区域,拟搭建2套互为备份的装备,同时与邻近站点也建立应急备份机制,“确保任何情况下气象数据不缺测,稳定运行”。金龙告诉记者。
【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儿?】
自今年年初进驻赛区以来,16位有着同样目标的气象人,从零开始积累服务保障的经验,这其中有一件事儿让何涛始终记忆犹新。
“今年年初,适逢一次测试赛,赛区在一次人工造雪过后,一些装备被飞扬的雪花覆盖,形成了积雪,无法正常运转。我们即刻前往实地检修,上山的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有些地区压得很实,有些地区雪量虚空,经常是深一脚浅一脚,得互相搀扶着才能穿越层层积雪,平时半个小时的流程,我们花了整整1个多小时才到。”
何涛告诉记者,到了之后才发现,考验这才刚刚开始。一些设备因靠近造雪区域,被积雪覆盖得很深,提前拿着铁锹的保障组成员,几个人连挖带刨地忙活了一天半,才把设备最终挖了出来。
经过那一次的经历,团队成员们亲身体会到了山区雪地气象保障工作的艰辛,同时也促成了团队安全管理办法的出台,从那之后,无论有雨雪否,每次都是3-4人一组出队,还配备了安全绳等保障措施,为每个人购买了保险,确保大家的安全。
【对接下来的“硬仗”有信心吗?】
冬奥会脚步一天天临近,气象装备保障团队仍在进行着最后的升级、完善工作,何涛告诉记者,这几个月,他们多次实地勘察了赛区的每一个站点,对每个站的位置、装备配置、相邻站点情况、前往方案等基本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对常出现的问题记录在案,针对每个站点撰写了精细化的服务方案,做到了“1站1策”,出现任何突发问题,都能第一时间有序开展工作。
被问到冬奥会越来越近自己此刻的心情,金龙笑着告诉记者:“刚进驻的时候自己特别激动,现在则更多的是平静。踏实做好最后的收尾工作,保障好赛事运行,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入脑入心的共同目标。”
何涛告诉记者,装备保障团队还有一个口号:“我们是可靠数据的守护者,更是冬奥气象保障的排头兵!”只有稳定的设备,才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准确的数据,才能制作出精准的预报;精准的气象预报,是冬奥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每一天团队都在全力以赴,我们有信心做好冬奥气象装备保障,时刻准备接受检验。”他由衷地说道。
【家人的支持,是前行的动力】
为保障测试赛活动成功举办,张家口赛区气象装备保障团队的16名成员早在今年年初就全部入驻崇礼。离开家人长时间住在基地,没有办法顾得上老人、孩子的照顾,他们说,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自己前行最大的动力。
“以前觉得家国情怀很远,现在感觉就在自己身边,这几个月多亏了家人的支持,能让我无后顾之忧地追逐冬奥梦想。”说起家人,金龙深情的说。
“听说我要入驻赛区服务,我的爱人、父母都很支持我。冬奥会是举世瞩目的重大赛事,能在其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觉得很荣耀也很珍惜这个机会。”何涛对记者说。
【记者心语】
他们,是一个对自己始终高标准、严要求的团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丝毫不拖泥带水。任何难题都不惧,有经验那就借鉴,没有经验那就自己蹚出一条路,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气象人顽强拼搏、不畏艰险的精神内核。
2022冬奥会正在迈着大步向我们走来,参与保障的所有团队正在为着共同的目标,全力冲刺!
感谢你们,冬奥背后的每一位“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