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系我们
中国气象数据网APP
微信
中国气象数据网
微信号
扫一扫,立刻关注
我的数据筐 
站内信
开通PLUS会员
PLUS会员是为用户打造的增值服务,满足用户高需求。开通PLUS会员后,用户可享有如下功能和特权,如想了解更多PLUS会员服务内容,请点击PLUS会员首页(http://data.cma.cn/plus/index.html
注册登录
热热热热——究竟多热才算高温?

提起高温,人们最直观的感受便是“热”。但受地域及个体差异影响,每个人对高温的感受和理解不尽相同。究竟多热才算高温?高温天气的产生又受哪些因素影响?让我们一起来定义高温之“高”——


  超过多少摄氏度算高温


根据我国气象行业标准,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可被称作“高温日”。日最高气温为给定时段内气温的最高值,是前一日20:00至当日20:00之间的气温最高值。而如果连续出现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则被称之为“高温热浪”或“高温酷暑”。


持续的高温天气对健康、电力、能源等多领域有不利影响。因此,气象部门会依据温度制定并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及相应防御措施。


高温预警信号分黄色、橙色、红色三级,黄色预警发布标准为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橙色预警则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37℃以上;红色预警为最高级别,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尽管高温天气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但我们对冷热的感觉不仅取决于气温,还与空气湿度、风速、着装颜色甚至心情等有关。因此,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高温天气也各有特点。

高温天气一般分为干热型和闷热型两种类型。干热型高温天气通常气温极高、太阳辐射强且空气湿度小。在夏季,干热型高温天气在我国北方地区如新疆、内蒙古等地常出现,近期京津冀等地的高温也属于此类。


而闷热型高温天气则是由于夏季水汽丰富,空气湿度大,人们在气温相对不高时仍有闷热的感觉,这在我国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及华南等地经常出现,此类天气出现时就像在桑拿浴室里蒸桑拿,所以也被称作“桑拿天”。


 高温热浪因何生


每年5月至10月是我国高温天气集中期。谈及成因,天津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易笑园介绍:“高温天气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暖气团、太阳辐射、空气湿度等都有影响。”


具体而言,夏季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增加、日照时间变长,接收到的太阳热量逐渐增多,导致气温随之升高,这是形成高温天气的基本原因。


其次,大气环流形势也是高温天气形成的因素之一,如被称为“高温使者”的副热带高压。盛夏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高温热浪”的目标袭击地,主要就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强烈,同时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显著,形成酷暑天气。


再次,地理因素是影响气温高低的重要因素。在我国,江南、华南、西南及新疆等地易出现高温天气,大家熟知的南京、武汉和重庆,都属于盆地式地形,易蓄热、不易散热,有助于高温天气的形成。


同时,由于城市人口、建筑群密集,城市地表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因此发生变化,导致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显著偏高,形成“热岛效应“,对高温天气的形成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北半球夏季高温热浪事件日趋频繁。“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热带气旋等也会催生高温热浪。”广东省气候中心气候应用服务首席庞古乾表示,据历史资料分析,当菲律宾附近一带有热带气旋向西北西到北北西方向移动时,广东地区便易出现异常高温天气。


2022年夏季,我国各地陆续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国家气候中心分析指出,去年6月,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大西洋高压带和伊朗高压均阶段性增强,由此形成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7月中纬度暖高压带发展加强,导致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



Copyright 2005-2017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_mail : datacenter@cma.gov.cn
扫码登录
账户登录
二维码失效
点击刷新
登录手机中国气象数据网扫描二维码
立即注册 更快 更安全
第三方登录
我的订单
我的数据筐
我的收藏
用户反馈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