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天气的“控制者” 雨带南北摆动,高温占据“半壁江山”,在汛期变化多端的天气背后,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热带气旋系统)是公众最熟悉的天气系统家族“明星”成员。但事实上,这个家族十分庞大,还有温带气旋、低涡、高空冷涡、低空切变线、低空急流、青藏高压等众多成员。他们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彼此关联又相互独立,演绎着大自然中的风云变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01 高空冷涡 High-altitude cold vortex 冷涡,是“冷性低涡”的简称,是来自中高纬度地区的一种具有深厚冷空气的高空气旋性涡旋,其强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强。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冷性气团;二是逆时针旋转。西部有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与南方的暖湿气流汇合,容易形成雷阵雨天气。一般情况下,冷涡雷雨大多发生在东北、华北,偶尔能到江苏。 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冷涡也有蒙古冷涡、华北冷涡和东北冷涡等不同的名称,其中以东北冷涡最为著名。在东北地区,冬季的低温、夏季的雷阵雨大都跟它有关。还有研究称,京津冀地区除短时强降雨外,强对流天气有一半以上都与冷涡有关。北京地区与冷涡有关的雷暴大风占总雷暴大风天气的近70%。而且,在冷涡生成初期,还可能诱发温带气旋,产生区域性降水,是重要的区域性天气系统。 02 低涡 Low Vortex 往往,四川盆地降雨过程的幕后”黑手“是鼎鼎大名的“西南低涡”,也简称为“西南涡”。低涡是大气低层中心气压较低的空气涡旋,当低涡中有较强的辐合上升气流(负责把水汽抬升至高空,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可产生云雨天气。我们一般把形成于四川西部地区,在700百帕高度上具有气旋性环流的闭合小低压系统称为西南涡。 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和四川盆地之间十分复杂的地形与高原上以及高原东南侧的大气环流相互作用,共同促使了西南低涡的形成。整个系统与地面相距1500~3000米,并逐渐向东移动,所到之处,大雨倾盆。西南低涡从出现到消亡一般不到48小时,但发展东移后生命史最长可达5~7天。 03 低空切变线 Shear line in lower level 切变线是呈气旋(北半球逆时针方向)性转变的两股不同方向水平气流的分界线,实际上也是两种相互对立气流间的交界线。比如西南风和东北风之间有一条对立的线,这条线就是切变线。 在切变线上,经常存在气流的水平辐合和上升运动,容易产生云雨天气。切变线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但以春末夏初最为频繁,6月和7月份的大部分强降雨都与低空切变线和低空急流有关。春季切变线主要在华南活动,称为华南切变线;春夏之交多位于江淮流域,称为江淮切变线;7月中旬至8月主要出现在华北地区,称为华北切变线。由此可见,它的活动区域与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南北摆动有关。切变线上的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常在辐合较强、水汽供应充沛的地区形成暴雨。 04 温带气旋 Extratropical cyclones 温带气旋又叫“温带低气压”或“锋面气旋”,是活跃在温带中高纬度地区的一种近似椭圆形的斜压性气旋。从结构上来看,它是一种冷心系统,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且具有冷中心性质。它们一年四季都可出现,在陆地和海洋上均能生成。根据发源地不同,还被分为蒙古气旋、江淮气旋和东海气旋等。在西风带的帮助下,温带气旋自西向东移动,移动过程中常带来多风多雨天气,并伴有暴雨、暴雪或其他强对流天气,有时近地面最大风力可达10级以上。
来源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编辑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