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晚,国足7比0大胜关岛。在苏州举行的这场比赛,国足占尽主场优势。 在体育比赛中的主场优势中,适宜或队员较为适应的天气气候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在众多竞技项目中,天气可能影响体育比赛场地、比赛过程,也可能引发运动员的生理变化甚至心理起伏。 赛场上每一块金牌的摘取,不仅是运动员、教练员汗水泪水付出的结果,还需要比赛时的“风调雨顺”。 逐风而行 破纪录要看风的速度 风、气温、降水、雾和气压等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成绩影响最大。 风对帆船、帆板、滑翔伞、跳伞、射箭、射击、羽毛球、排球等项目影响较大。比如在标枪、铁饼等项目中,小的逆风可以提高器械的升力,有利于提高成绩,风速大会影响器械的飞行稳定性;侧风会影响射箭、射击的准确性。 有研究表明,在风速为2米/秒时跑百米,要比无风时快0.16秒。为确保公平竞争,短跑等项目还有超风速规定,顺风时平均风速如果超过2米/秒,将不被列为任何纪录。在博尔特成功突破9秒70的百米世界纪录之前,曾有两次9秒70以内的100米成绩因超风速未被承认。 “温稳”尔雅 好成绩需要适宜的温度 运动员在不同项目上能充分发挥自身水平的适宜温度大致是13-25℃,最适宜温度是15-22℃。如田赛运动员发挥水平最适宜的气温通常是20-22℃;径赛运动员发挥水平最适宜的温度为17-20℃;室内比赛的射击、拳击、柔道、射箭等项目的适宜温度为13-16℃。有研究证明, 在同等条件下, 年平均气温在14℃的地区, 其体育运动水平最佳。 马拉松等户外运动遇到灾害性天气,容易出现事故。 气温偏高,运动员的体内能量消耗增大,易造成中枢神经疲劳,肌肉的活动能力显著下降,严重还可产生热病。中长跑、自行车、马术和速度赛马、铁人三项、网球等比赛受高温影响很大。 晴雨变换 不利天气增加竞技魅力 湿度对人体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当湿度比较低时,有利于跳跃运动员发挥水平;湿度偏大时,有利于短跑运动员产生爆发力,但不利于长跑运动员排汗,会影响耐力。 在雨、雾天气之下,不仅湿度大,能见度等还会受到影响。雾的大小直接影响能见度的高低,能见度低可以造成裁判员误判或运动员错误判断进而行为出错。 降水会导致场地湿滑、能见度变差、在方向上不易掌握,容易出现危险,影响整个项目的进行,比如撑杆跳、滑雪、自行车、赛车以及帆船、赛艇和皮划艇等水上项目,强降水可能对选手安全造成威胁。 足球比赛遇到“打雪仗”可能大幅影响球员控球、传球、射门的精准度。 在体育比赛中,有些项目怕雨,而有些项目则怕太阳。如果艳阳高照,紫外线辐射强也会对运动员的皮肤造成伤害,眼睛会因保护性眯眼而影响视程,对比赛造成不利影响。 当然,也有一些项目怕雨也怕艳阳,为减少光照对运动员视线的影响,大型足球比赛会要求场地呈南北向,防止强光影响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