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解》有言:
“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
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
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
中官为黄云。”
古人不仅观察到云的形态与色彩变化,更在探寻云的本质。
现如今,我们已经对云有了更深的认识。
简单来说,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者它们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
当太阳光照在地球表面,水(包括江河湖海以及动植物的水分)遇热形成水蒸气,而空气中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会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形成云的外观。
云对于地球来说极为重要,因为它是水循环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云继续上升冷却或云外不断有水汽输入云中,云中水滴或冰晶不断聚集,致使上升气流再也无法“拖住”时,这些水汽凝结物就会从云中降落,形成雨、雪、雹等降水天气,水便返回地表,或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随后再蒸发(汽化)、凝结(凝华)、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对于云来说,它们也是各有千秋——
有的喜欢住的高,有的喜欢高大威猛,有的喜欢把自己变黑……
总体来看,云主要有三种形态:
“一大团”的积云、“一大片”的层云以及纤维状的卷云。
气象学家先是以云底高度将云分为低、中、高3族;
进一步地,按云的外形特征将云分为10属;
最后,再按云的结构特征和成因,将云分为29类。
低云 多由微小水滴组成,云底距地面较低,一般低于2500米,并随季节、天气条件以及地理位置而变化。 低云包括积云(淡积云、碎积云、浓积云)、积雨云(秃积雨云、鬃积雨云)、层积云(透光层积云、蔽光层积云、积云性层积云、堡状层积云、荚状层积云)、层云(层云、碎层云)、雨层云(雨层云、碎雨云)5属(14类)。 多数低云都有可能产生降水。 中云 多由微小水滴、过冷水滴或冰晶、雪晶混合组成,云底一般在2500米至3000米之间。 中云分高层云(透光高层云、蔽光高层云)、高积云(透光高积云、蔽光高积云、荚状高积云、积云性高积云、絮状高积云、堡状高积云)两属(8类)。 高层云在夏季多出现降雨,冬季则多有降雪发生。高积云较薄时,则不会出现降水。 高云 由微小冰晶组成,云底高度一般在5000米以上,但在高原地区时较低。 其分为卷云(毛卷云、密卷云、伪卷云、钩卷云)、卷层云(毛卷层云、薄幕卷层云)、卷积云3属(7类)。 高云出现降水较少,但会产生“雪幡”,即冰晶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升华,最终在云底形成白色的丝缕状悬垂物。
来源 | 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