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系我们
中国气象数据网APP
微信
中国气象数据网
微信号
扫一扫,立刻关注
我的数据筐 
站内信
开通PLUS会员
PLUS会员是为用户打造的增值服务,满足用户高需求。开通PLUS会员后,用户可享有如下功能和特权,如想了解更多PLUS会员服务内容,请点击PLUS会员首页(http://data.cma.cn/plus/index.html
注册登录
且听这段冷空气的独白

进入冬天,冷空气活动频繁。

它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处?

且听它的这段独白。

 

当居住在中国北方的人们开始穿上厚厚的棉衣,我知道,又该是我闪亮登场的时候了。你可能已经听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说:随着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我国气温将出现大幅跳水。没错,我就是那股冷空气,能屈能伸、实力强劲。

我的家乡在新地岛以西,那里属于北冰洋,太阳总是离那里很远,常常只有斜阳照过来。在漫长的冬季,更是无尽的暗夜。所以,我的家乡冷极了,气温往往低于零下四五十摄氏度。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在那里诞生,“体寒”便称得上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事实上,我的母亲北极冷涡孕育了不少儿女,但各有各的归宿。有的去了美洲,有的去了欧洲。听说,我很可能抵达一个遥远的国家——中国。

当然,目的地不是我自己选的。经年累月,有太多祖辈和兄弟姐妹沿着大气环流的“道路”和高低不同的地势去了不同的地方。这故事,要追溯起来,几乎从地球上有生命的时候就开始了。

我从家乡出发,经过巴伦支海,走过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好不容易翻过乌拉尔山,没想到一下子掉进了广袤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平原周围,是阿尔泰山、蒙古高原、哈萨克丘陵、天山山脉等地势海拔高的地方,我被彻底困在了那里。

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一个冰窖。看上去,这里跟我的家乡差不多冷,可是体感温度却不同。坚硬而古老的地壳不像柔软而温暖的海洋,寒冷干燥,昼夜之间,气温下降得极快。在这里,牛奶被冻成冰块,露天放置的钢铁失去韧性,一折就断。

还好,越来越多小伙伴的到来,让我不至于太孤单。从冰岛以南洋面远道而来的小伙伴的家乡比我的家乡稍微暖和一些,但他的路途太遥远,给我讲所经之地欧洲南部、地中海、黑海、里海的时候,看上去有些疲惫。从新地岛以东洋面来的小伙伴可就近多了,他从北极沿着中西伯利亚高原边缘而来,但他的家乡比我的家乡更冷。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冷空气越聚越多。终于,广袤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也容不下我们庞大的“身躯”,拥挤着、流动着,我们冲破限制,兵分几路,奔向最终目的地——中国。

前行中的冷空气,

将选择哪条路?

尽管很多冷空气实力强劲,但要从西伯利亚来到中国,还要循着四条固定路线:西北路(即中路)、东路、西路及东路与西路汇合而成的线路。

 

下面,让我们跟着冷空气,探寻这四条进入我国的路径。

 

2.png

 

 

路径一:西北路

 

从西伯利亚出发后,冷空气沿着阿尔泰山与杭爱山翻越蒙古高原,从内蒙古地区进入我国。

人们常在天气预报中听到“一股较强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这句熟悉的播报,讲的就是从西北路径上风尘仆仆赶来的冷空气。

这一路上并未遇到高大地形阻碍,很快,冷空气就可以推进到我国河套地区。这里是黄河冲击形成的平原,冬季寒冷干燥。循这条路径下来的冷空气,在长江以北地区所产生的寒潮天气以偏北大风和降温为主。

从河套地区再往南走,冷空气便可直达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即使在冬天,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依然可以抵达这里。当冷空气与其相逢,便会产生雨雪天气。

 

路径二:东路

 

选择东路的冷空气将不得不翻过整个蒙古高原,再沿着大兴安岭、太行山从东北方向推进。该路径经过地形的影响,常常给人的感觉是冷空气是从东北方向来的。

东路冷空气抵达我国华北北部后,在冷空气主力继续东移的同时,低空的冷空气会折向西南,经渤海侵入华北,再从黄河下游向南可达两湖盆地。

而走过这么多山山水水的冷空气,常使渤海、黄海、黄河下游及长江下游出现东北大风,华北、华东出现回流,气温较低,并伴有连阴雨雪天气。

 

路径三:西路

 

选择西路的冷空气,则一路“摸”着高大山脉的边缘而来。

沿着天山北界,冷空气经新疆、青海、西藏高原东南侧南下。在新疆,它常常掀起狂风,还常常与从西部来的暖湿气流“激烈交锋”,带来暴雪天气。

不过,虽然其对我国西北、西南及江南各地影响较大,但降温幅度不大,只是当南支锋区波动与北支锋区波动同位相而叠加时,才可以造成明显降温。

 

路径四:东路+西路

 

一股冷空气的力量已经让人胆寒,如果两股冷空气经过长途跋涉后汇集起来,波及范围可能会更广。

在冷空气南下我国的过程中,的确存在这种情况。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东部南下,当两股冷空气在黄土高原东侧,黄河、长江之间汇合时,可造成大范围雨雪天气。

不仅如此,两股冷空气还会合二为一,一起南下,带来大风和明显降温天气。  

 

3.png

 


Copyright 2005-2017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_mail : datacenter@cma.gov.cn
扫码登录
账户登录
二维码失效
点击刷新
登录手机中国气象数据网扫描二维码
立即注册 更快 更安全
第三方登录
我的订单
我的数据筐
我的收藏
用户反馈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