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一个有趣的科普
1.形成原理不同
► 台风:形成于广阔而温暖(26℃以上)的洋面 Tips: 台风只能出生在海上,龙卷风则是“水陆通吃”。 2.龙卷风更神秘莫测 ► 台风:从出生到壮大再到登陆,需要数日,足够我们提前预知 Tips: 龙卷风几乎无法预测。 3.台风破坏力更强 ► 台风: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所及之处,一片狼藉 Tips: 最好祈祷自己都别遇上。 4.台风出镜率更高 ► 台风:每年夏天,铺天盖地是台风的消息,每个台风都有自己的名字。 5.龙卷风更“妖娆” ► 台风:特别庞大,直径大的有几百到上千公里,铺天盖地 Tips: 台风虽然名字都美,但身材“臃肿”。龙卷风虽然无名无姓,但个个杨柳细腰。
一个体量大、整体破坏力强
核心阅读
a.台风引发龙卷并不罕见,台风本身正好制造了利于龙卷发生发展的“温床”; b.台风龙卷有很强的地域性,易出现在地势平坦地区,如珠三角地区; c.台风的东北象限易产生龙卷; 台风龙卷是龙卷中的一大类,台风引发龙卷也并非稀罕事。 根据学者统计,1948年到1986年登陆美国的大约59%的飓风产生龙卷。1961年到1982年登陆日本的台风中,也有大约40%产生龙卷。
诞生龙卷的气象条件包括垂直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一定的低层水汽条件以及强烈的垂直风切变。而台风本身,正好制造了有利于龙卷发生发展的“温床”。
台风本身风速很大,更容易在较大范围内形成有利于微型超级单体和龙卷形成的垂直风切变。在台风外围雨带上,常常生成微型超级单体,有些便会引发龙卷。
△台风结构 图/气象知识
台风在水平方向上,从里向外大约可分为台风眼区、近中心附近的强风区和暴雨区、外围的大风区和降水区等三部分。
其中,外围的主要特点是风速向中心急增。当台风深入陆地,而陆地上空空气相对较冷,两者相遇,就会发生强烈的对流运动。如果升降气流之间形成很强的切变时,会使得气流中部开始旋转,形成柱状空气涡旋。涡旋越转越细越快,当涡旋慢慢向下扩展到地面时,地面气压急剧下降,风速急剧上升,就容易形成完整的龙卷风。
如果冷空气切入台风,使云系遮挡情况少一些,龙卷对应环境的对流有效位能就会大一些,龙卷强度也会更强。
2018年9月17日9时37分至10时,广东佛山、肇庆多地受龙卷影响,龙卷路径长达18公里,最大破坏宽度达153米。这是EF2级的强龙卷,在台风“山竹”的影响下产生。
△2018年9月17日,在台风“山竹”的影响下,肇庆多地出现龙卷
△2018年9月17日,网友在高新区拍到的龙卷风
时间再往前推一点,2018年8月14日发生于山东地区的龙卷,也是典型的台风龙卷,“直属”于台风“摩羯”。在山东滨州,龙卷导致一处厂房结构遭到破坏,房屋钢梁足足有四吨重,依旧被掀翻。
2018年,“山竹”是备受关注的台风之一,因其风力强劲、破坏力惊人,最终被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除名。
相比之下,“山竹”带来的龙卷,却没有引发太大关注。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龙卷影响区域的民众提前收到了预警信息,及时撤离,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及时做出预警的是佛山市气象局,这里设有我国首个专门龙卷风研究机构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该中心专家认为,“山竹”引发的龙卷,正是一个典型的珠三角台风龙卷——诞生于台风的东北象限。
△台风“山竹”登陆前后的雷达回波
在龙卷产生之前,“山竹”一路向西,而龙卷产生于距离“山竹”中心东北象限约490公里处螺旋雨带中的一个微型超级单体,在台风前进方向的右前侧。
与“山竹”台风龙卷相似的台风龙卷并不少,珠三角几个强龙卷过程都产生在这类路径下。另有极少数台风龙卷出现在登陆台风中心的东南象限,如2013年台风“尤特”外围的东莞龙卷。
△2013年台风“尤特”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联寿和丁一汇曾研究指出,龙卷产生在台风的一定部位,主要位于台风的右前象限,部分出现在右后方。
仅用台风前进方向,就能识别出台风龙卷是否会发生吗?显然还不够。 2018年,台风“艾云尼”引发广州、佛山两次龙卷,但其移动路径以向北为主。与“温比亚”“彩虹”等路径相似的台风,也有不少并未引发龙卷,比如2014年的“威马逊”以及2016年的“沙莉嘉”等。
除了辨识路径外,台风登陆后在珠三角地区上空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关键环境参数以及局地中小尺度环流是否适宜,也是关键要素。
例如,一次台风来袭,将龙卷易发的台风中心东北象限与风暴相对螺旋度较大的区域、垂直风切变尤其是低层垂直风切变较强的区域相结合,再综合考虑各类环境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定龙卷未来可能出现的区域。
△2018年9月17日9时发布龙卷预警
利用龙卷风研究中心取得的成果,佛山市气象局于2018年6月8日提前58分钟首次发布南海龙卷警报,同年9月17日,该局再次提前37分钟成功预警三水强龙卷。
这两次龙卷的成功预警,开创了我国台风龙卷预警先河,实现了我国台风龙卷预警“零”的突破。
来源 | 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