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后不久,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就要来了,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三伏天”。据悉,今年的入伏时间为7月12日,并且还特别长,共计40天。
俗语有云:“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但三伏的计算方法可比三九复杂多了。
三九的“九”就和其字面意思一样,即9天,以冬至节气开始算起,是单纯的阳历算法。而“三伏天”的“伏”指得是“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伏”,亦有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之意。
通常来讲,一伏是10天(中伏有时是20天),计算方法虽然是以夏至为起算点,但却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
“三伏”天数为何不同?
“夏至三庚数头伏”。
何为“庚”?
我国古代采用“干支纪事”的方法用以计年、计月、计日、计时。“干支”由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庚”属于十个“天干”之一。天干和地支搭配在一起,便可以用来表示年月日。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
按照传统的方法,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
“初伏”和“末伏”比较简单,都是10天。而“中伏”就有些特殊,时而为10天,时而为20天。这是因为夏至与立秋之间有时会出现4个庚日,有时则会出现5个庚日。
“三伏”为何这么热?
“三伏”天里,行走在街头犹如“汗蒸”,感觉要被热化了,这是为什么呢?
01
夏至过后,尽管太阳位置不是最高,但依然很高,并且地表湿度较大,这样的话,使得每天吸收的热量多,而散发的少,慢慢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
02
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受其控制的地方,天气晴好,有利于阳光照射;风力较小,太阳光更容易达到地面,因而天气更热。
03
处于海拔较低的平原、盆地,热量不容易散发,积聚到一起引发高温。
“三伏天”如何应对?
小据教你三招,虽然不能阻挡“热浪”的脚步,但一定程度上会减轻不舒适感。
在饮食上,尽量少吃脂肪类厚腻荤腥的食物,更要少吃辛辣之品,以适应夏天胃肠的消化能力。
这里首推绿豆汤(不建议天天喝哦)!但是绿豆汤煮的时候需要一点小技巧,不然很容易变成红色。因而想做出一碗绿色的绿豆汤,你需要:用纯净水在高压锅或电饭锅里煮,并且时间不能太久,10分钟为宜,煮完出锅之后记得盖上盖子。
在衣着上,首推棉质衣物,排汗能力一级强。
在洗澡水温的选择上,温水比凉水更能消暑,不信你可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