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当地时间18日,澳大利亚官员正式把啮齿类动物珊瑚裸尾鼠从濒临灭绝的物种名录转移到了“灭绝”类别,这使它们成为第一种因全球变暖而灭绝的动物。
据报道,科学家们认为,未来几个世纪,气候和人类的活动可能会毁掉三百多种哺乳类动物和鸟类。
澳大利亚环境与能源部称,第一个遭到灭顶之灾的是生活在澳大利亚北部海岸附近的一个小沙岛上的罕见啮齿类动物珊瑚裸尾鼠。
图片来源:人民旅游
1845年,英国海员们在进行饮用水和食物的补给时,发现了一只体型庞大且不寻常的老鼠,它有着古怪的、隆起的鼻子和棕红色的毛。这是人们第一次发现珊瑚裸尾鼠的存在。
生态学家在上个世界末才注意到这些老鼠。当时发现,它们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渔民最近一次看到这种老鼠是在2009年,之后无论是生态学家还是当地居民都再也没有发现它们的踪迹。
据悉,珊瑚裸尾鼠的消失与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有关。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它们的栖息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这迫使澳大利亚官员承认,珊瑚裸尾鼠是第一批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并因相同原因将几种哺乳动物列入了濒临灭绝的物种名录。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利基就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叫做“第六次大灭绝”,当时并不为学界所接受。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概念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
2015年的一项报告指出,自1900年后,至少已有447个物种灭绝,包括69种哺乳动物、80种鸟类、24种爬行动物、146种两栖类动物和158种鱼类。
造成前五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是地外星体撞击地球、火山活动等自然原因,而“第六次大灭绝”完全是环境污染、地表植被破坏等人类活动导致的。
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文章中,研究者表示,“第六次大灭绝已经出现了,采取有效行动的时间已所剩不多,最多可能只有20~30年。”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参考资料: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