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照渤教授,博士生导师,1967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学专业。
1972年至今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工作,先后任气象系副主任、主任,南京气象学院副院长、院长,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
1982年7月至1984年7月在英国国家气象局研究部做访问学者,1988年9至1989年9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
1987年至1999年任世界气象组织长期预报专家组成员,现任世界气象组织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大气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气候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孙教授的主要成就
1.研究了气候预测与气候变化的物理过程及其机理,东亚大气环流季节交替的演变规律和分型表征。提出了大气存在准9个月振荡;青藏高原及其临近区域冬、夏半年存在准25天、30-60天振荡,为气候预测提供了依据。
2.研究了气候预测与气候变化的物理因子,主要有ENSO、积雪、海冰和地温,用于气候预测,提出了用ENSO做预测的适用条件。用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证明中纬度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荣获英国皇家气象学会Buchan奖。
3.研究了气候预测方法,把SVD、EOF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用于气候预测中,提出了EOF函数的稳定性问题。研制出了一个长期预报方案,参加业务会商,提高了准确率。
4.受世界气象组织委托,撰文评述了长期预报中使用的经验统计学方法,指导成员国建立长期预报业务。
5.“七五”、“八五”协助章基嘉副局长主持长期预报重点课题,参加“九五”攻关和2次973项目。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江苏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皆排名第二)。2002年获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科学成就奖。
6.从事教学工作32年,指导了40名硕士和18名博士。发表论文155篇、4本书和1本译著。获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优秀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