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华盛顿大学大气科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朱迪·特韦特和副教授达根·弗赖尔森将全球二氧化碳测量的历史最长记录数据(冒纳罗亚火山地区) 制作成时长90秒的音乐,展示了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的“声音”。
与看到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曲线时的感觉相比,聆听传递数据的音符或许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一种感受气候变暖的新方式。若你还想聆听类似的自然之声,就一定不要错过冰架这位杰出的“歌唱家”。
冰架也会“唱歌”?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其实这也是科学家在无意中发现的。
2014年底到2017年初,为更好地了解罗斯冰架的物理特性,科学家将34个极其敏感的地震传感器埋在冰架表面的积雪下。研究人员通过这些传感器能够监测冰架的振动,并对其结构和运动进行研究。
在分析地震数据时,科学家意外发现,监测器捕捉到了大量诡异的“嗡鸣声”,也就是冰架的“歌声”。这种声音需经过特殊处理 (频率加大1200倍),才能被人耳听到。
人们不禁好奇,冰架为何会“唱歌”呢?原来,冰架表面有一层如同毯子一样的粒雪层,强风掠过冰架表面时与表层粒雪接触就会发出声音,如同沙漠里风掠过沙丘会发出像鼓一样的声音一样。
那么冰架的“歌声”到底是怎样的?
事实上,这种“歌声”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高低起伏。其起伏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冰架表面的变化,二是风的变化,就像吹笛子一样,堵上不同孔、吹不同强度的气就能演奏出不同的旋律。
气候变化之下,冰架表面积雪的变化和冰裂缝的形成等都会改变冰架的“歌声”。从这个角度看,冰架“歌声”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冰架结构是否改变、冰面湖或冰裂缝的发育和演化等。不仅如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的“歌声”可能导致南极大陆上空大气出现涟漪波动。因此,冰架传递出的“歌声”跟人们用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谱成的乐曲一样,都在诉说着气候变化的故事。
来源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编辑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叶奕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