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气候变化影响水安全
增加水资源脆弱性
应及早实施水适应措施
全球约40亿人每年遭遇至少一个月的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水相关灾害与全球变暖息息相关。
AR6第二工作组专门设立了第四章——“水”,系统分析了气候变化影响下观测和预测的全球水循环变化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了现在与未来的水安全风险,分析了水适应措施的收益与成效,并呼吁通过系统转型实现水安全、可持续发展和具有气候恢复力的发展。
AR6发现,人为气候变化导致水文循环加速,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影响大多为负面,且对弱势群体影响更大。
人为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变得更频繁、更强烈,干旱和洪水风险及社会损失进一步增加;人为气候变化影响水安全,增加了由社会经济因素造成的水资源脆弱性;在2℃和4℃变暖情景下,全球将有30亿—40亿人面临物理性缺水问题;到2050年,全球42%—79%流域径流将受到影响,对淡水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变化的河川径流还将影响城市水库的入库流量,增加城市水服务对于极端水文气象事件的脆弱性;造成的极端天气多发频发还将提高疾病发生率,妇女、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将面临更大风险。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水灾害风险上升, 人类是否只能束手无策?AR6称,若能将全球升温限制在1.5℃以内,将减少极端水文事件发生的风险。
全球升温1.5℃到3℃间,洪水风险将会翻倍,随着升温进一步加剧,经济、农业、水电潜能损失也会随之增加;在本世纪后半叶,若不控制升温幅度,由气候引起的水文变化还将造成大量人口流离失所。
此外,AR6指出,及早实施水适应措施(包括灌溉、雨水收集、保墒等),也可以带来一定缓解效果。但AR6也指出,这些措施所带来的缓解效果将在升温超过2℃时急剧下降,这再次强调了将升温控制在1.5℃内的必要性。
水是所有系统转型的基础,水安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气候恢复力至关重要,水-能源-粮食耦合关系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没有安全的水资源保障时无法得以实现。AR6呼吁,以强有力的政治支持为基础,制定一套共同采用的原则,有利于同时实现水安全、可持续发展和具有气候恢复力的发展三重目标。
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也已发布《“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这些举动无不说明加强水安全研究是我国当前重大科技需求。对于我国而言,实现这一需求,权衡好水-能源-粮食-气候-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至关重要。既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也要重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施渐进式生态修复,才能切实保障我国水安全。
来源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专家 |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刘俊国
编辑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