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美国伊利湖沿岸发生冰海啸,浮冰在海浪作用下形成一堵9米多高的“冰墙”,破坏伊利湖周围的建筑等设施;2019年11月,冰海啸“袭击”俄罗斯最北部小镇,居民纷纷撤离……
什么是冰海啸?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副教授范雯杰介绍,冰海啸也叫“冰壅”,是大量的冰从海洋中或湖泊中涌向陆地的现象。大量由冰块堆积形成高大且坚硬的冰块墙,会在海浪(湖水)的冲击下,伴随强劲稳定的风慢慢涌向岸边。尽管它移速不快,但是由于冰海啸的“冰墙”巨大,破坏力不容小觑。
冰海啸的形成往往离不开这样几个条件。首先它需要有面积广阔的大海或者大湖,其次要有持续低温导致海面或者湖面出现厚度较大、冰期长(但是又不能是全部冻结)的结冰现象,这是形成的“物质基础”。
“有了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有一种‘力量’把这些巨大冰块推向岸边。”范雯杰表示,这时候,如果配合冰下层海水或湖水涌动,加上风的巨大推力,那么“冰墙”就很有可能被推向岸边,毁坏建筑等设施。
基于这些内外因素,可见,不是随随便便一个海(湖)就可以形成冰海啸。它多发生于严寒季节高纬度地区的海域和湖泊,还需要有较低气温造就大冰块堆积和强劲的风力等因素。
位于北美洲的五大湖,包括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它们在北纬40度至北纬50度之间。五大湖每年冬季湖面都会结冰,加上该区域低平地势和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强冷风,使得五大湖地区每年1月至2月较容易发生冰海啸,场面壮观。
我国新疆天山山脉西段的赛里木湖就是一个具备冰海啸“潜质”的湖泊。赛里木湖纬度高、海拔高、湖泊面积大,冬季常常结冰。到了春季,气温回升,大片的冰慢慢消融。在冬半年偏北风的“推波助澜”下,湖面消融后的冰块多往南岸地区聚集、堆积,从而形成冰海啸。
2018年4月,春季里的赛里木湖逐渐苏醒,湖冰慢慢消融。在偏北风的推力下,冰面被涌动的湖水慢慢推往南岸,冰层断裂并慢慢涌向湖岸边,出现冰海啸。它形成的冰晶宛如钻石,在高原阳光照射下,以“半湖脂玉半湖蓝”的美景惊艳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