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系我们
中国气象数据网APP
微信
中国气象数据网
微信号
扫一扫,立刻关注
我的数据筐 
站内信
开通PLUS会员
PLUS会员是为用户打造的增值服务,满足用户高需求。开通PLUS会员后,用户可享有如下功能和特权,如想了解更多PLUS会员服务内容,请点击PLUS会员首页(http://data.cma.cn/plus/index.html
注册登录
寻秋之迹 品秋之韵


未觉夏已尽,时序已新秋。此时,蝉鸣渐散,秋风渐起,浓云渐淡。凉风有信,弱冷空气拂去夏燥,细雨如丝,暑热渐消凉而不寒,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景致清新。而在我国南方,“立秋处暑正当暑”,“秋老虎”正大肆发威。如此不同的感观究竟为何?让我们跟随秋季的脚步,一同探索天气与气候的奥秘。


在雨中体验“秋凉”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秋雨,不似春雨那般温柔细腻,也不似夏雨那般狂放热烈,它是季节更迭的使者,带着一丝凉意,悄无声息地降临在这片渐显萧瑟的大地。秋雨纷纷,丝丝凉意,似乎应验了这句谚语,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呢?

从天气层面来讲,“一场秋雨一场寒”是由于北边的冷气团向南移动,与我国南方相对较暖的气团交汇,产生降水,并引发气温下降。当冷空气逐渐控制局地时,温度下降便尤为明显。

268f53da5a4ede81a900b1cf1bab9c81.jpg

“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现象的原理示意图 制图:袁旷卓 李倩 审图号:GS(2019)1822

从气候角度分析,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逐步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日照时间缩短,太阳向北半球投射的光线愈发倾斜,使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接收到的热量持续减少。同时,地面辐射冷却也日益显著,使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逐渐积聚并加强,这导致来自西伯利亚或蒙古地区的冷空气南下的频率增加,强度也逐渐增强。在此过程中,我国南方的暖湿气流随着太阳辐射逐渐向南半球偏移而减弱。当不断增强的冷气团与南方逐渐减退的暖湿空气相遇时,暖湿空气逐步退却,冷空气的影响范围随之向南扩展,气温随之下降。

此外,当某区域被冷空气控制后,晴朗夜间较强的辐射冷却作用,叠加冷平流的影响,人们对于“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感受便会更明显。

然而,“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一说法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对于华北、东北和江淮地区的居民来讲,这句谚语极为贴切。但在华南地区,立秋后气温变化较缓,距离明显降温尚有一段时间。


秋高何以气爽?

随着“一场秋雨一场寒”而来的,还有碧空如洗、秋高气爽。诗人杜甫在《崔氏东山草堂》中记录下天空高远、空气清新的秋季场景,“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此后,“秋高气爽”一词成为描述秋季天气的代表性词语。

“秋高”主要是因为大陆高压逐步控制了大部地区,凉、干的气团带来了凉爽和干爽,冷高气压气团带来了不易形成对流的天高云淡、云雨少的天气。

而感到“气爽”,最主要的原因是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夏秋季多雨,大量雨水使大气中的尘埃杂质颗粒沉降,大气更为干净。当秋季高层大气出现冷空气时,低层大气的温度已降低,很难出现下暖上冷的不稳定状态,此时对流云较少出现,整层大气的水汽含量少,因此,给人以“干爽”之感。另外,降水使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增多,也使人感到空气清新。前期的秋雨,更是洗刷了空中的尘埃。

从环流来看,夏季过后,南方暖湿气流减弱,大陆上的气压由低值系统向高值系统转变;而高空副热带高压的南撤往往缓于地面高值系统南移,使高低空同时受高气压控制,整个大气表现为下沉运动,加之大陆高压阻挡,南方的水汽很难向北输送,进而天空由水汽凝结成云的情况也相应减少。因此,秋季的晴天总是天高云淡。

此外,晴空辐射也是让公众在秋季感到舒爽的重要原因。晴朗的秋季,地面白天受太阳照射迅速升温,夜晚天空中没有云层遮挡,地面热量向大气中散失,出现明显降温,导致昼夜温差较大。这在秋冬季节尤为明显,此时昼短夜长,太阳辐射较强,而云层较薄,无法有效阻挡地面的热量向大气中散失。


为何“猛虎下山”高温依旧?

当夏日的炎热渐渐褪去,人们满心欢喜地迎接秋日的凉爽时,“秋老虎”这位不速之客总爱在这时造访。

“秋老虎”,指的是立秋后天气并不会马上变凉,反而还会有一段时间日射强烈、气温回升、酷热难耐,民间把这种天气形象地比喻为“秋老虎”。

每年“秋老虎”盘踞的时间长短不一,可能是半个月,也可能长达两个月,有时可能去而复返。最早出现在8月底至9月初夏秋交替时节,最晚则会在9月中下旬至10月初冒头。需注意的是,不同年份受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秋老虎”出现的范围和强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那么,是谁在助“秋老虎”之威呢?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秋季正是东亚夏季风环流向冬季风环流转变的过渡期,此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原本应南落东撤。但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使副高强度偏强、西伸北抬,其控制区域内的下沉气流会抑制对流活动,导致空气中的热量无法有效散发,使地表温度进一步上升,就可能出现“秋老虎发威”的情况。

首先,西太平洋暖池升温,给副高持续提供能量,成为“秋老虎”的“饲养员”。其次是北方冷空气较弱,中纬度的西风急流又较强,环流呈纬向,冷空气在极地堆积,不易南下。另外,大气环流和气候系统的调整具有一定滞后性,虽进入秋季,但前期积累的热量仍未完全消散。全球气候变暖也在推波助澜,大气层保温效应显著,使高温天气更易形成,且持续时间更长。

一般来说,“秋老虎”更喜欢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华南北部等地。有时,黄淮地区等地也能觅其踪影。不同地区,“秋老虎”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南方的“秋老虎”相对凶猛,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大;而北方的“秋老虎”相对温和,早晚较为凉爽,主要体现为“闷”。

有研究统计了过去四十年秋季副高特征的演变情况,结果出现副高面积增大、西伸脊点西进的趋势。这意味着,“秋老虎”影响我国的区域有扩大的可能。





来源:中国气象报

作者:穆俊宇 李悦 黄琬婷

编辑:刘倩 丁继武 李悦

发布:张明禄

审核:苏杰西


 

 

Copyright 2005-2017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_mail : datacenter@cma.gov.cn
扫码登录
账户登录
二维码失效
点击刷新
登录手机中国气象数据网扫描二维码
立即注册 更快 更安全
第三方登录
我的订单
我的数据筐
我的收藏
用户反馈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