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系我们
中国气象数据网APP
微信
中国气象数据网
微信号
扫一扫,立刻关注
我的数据筐 
站内信
开通PLUS会员
PLUS会员是为用户打造的增值服务,满足用户高需求。开通PLUS会员后,用户可享有如下功能和特权,如想了解更多PLUS会员服务内容,请点击PLUS会员首页(http://data.cma.cn/plus/index.html
注册登录
如何解决三夏“拦路虎”?看气象科技展身手!

风吹麦田千重浪,又到一年“三夏”时。眼下,夏收夏种夏管“画卷”在我国广袤大地上铺陈开来,而面对烂场雨、干热风、病虫害这些“拦路虎”,气象科技“大显身手”。监测系统、卫星遥感、智能网格预报、风险评估等技术手段齐上阵,气象部门用“技术活儿”全力守护麦田丰收希望。

与虫斗:精准监测迁飞虫

时值“三夏”,高温、高湿时常出现,农业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是粮食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虫口夺粮”也是“三夏”生产中必经的一道“关卡”。我国各地气象部门通过研究气象条件与病菌、害虫等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不断提高病虫害防治产品的定量化、精细化水平。

空中的飞虫如何被发现?“空中生物迁飞高度一般在500米至2000米,属于天气雷达的有效探测范围,天气雷达可以追踪这些空中迁飞生物。”吴东丽介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利用天气雷达空中生物识别技术,对典型迁飞性昆虫的“足迹”进行监测。尤其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其不仅可以清晰、动态地描述空中迁飞鸟类和昆虫起落区域、飞行高度、种群数量及运动轨迹等迁飞全过程,还对改进迁飞模拟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预报结论为科学精准防控病虫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有了这个系统,我随时都能看到果树的生长情况,果树有啥病,啥时候驱虫,我都有了准确的判断。”陕西省延川县果农杨延进开心地说。今年,延川县气象局建成了当地首套果园病虫害监测系统,其由可视化智能识别虫情测报系统、智能孢子捕捉系统、智慧联网型太阳能频振杀虫灯、网络高清智能录像系统等设备组成,可自动完成虫情信息、病菌孢子、农林气象信息的图像及数据采集,并上传至云服务器。农户通过互联网可对作物实时进行远程监测与诊断,实现对果园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化防控,为果园的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jpg

延川县建成首套果园病虫害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对果园病虫害进行监测、预警与诊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 拍摄:张鹏

防病害:作物长势“早”知道

天气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当灾害天气来临时,如不能及时采取措施,作物可能极容易染上“疾病”。

怎样提前得知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国家气象中心在原有的“分作物、分灾种、分区域”全国农业气象灾害格点产品基础上,结合作物分布情况,优化农业气象灾害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新增全国公里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产品,并将产品分辨率从5公里提升到1公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家气象中心细化连阴雨、小麦干热风、高温热害、低温冷害、渍涝害等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格点预报产品,提高了《全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全国农业气象服务专报》《全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等服务产品的精细化水平。”王纯枝介绍。

作物的生长趋势也能被监测吗?在江苏,气象部门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绘制出今年全省小麦气象适宜程度趋势预测空间分布图。“小麦在不同的生长期具有不同的光谱反射特性,而通过多源卫星遥感,正好可以捕捉到小麦在可见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等多个波段的反射率变化。例如,健康的小麦在近红外波段会有较高的反射率,而在红波段则会有较低的反射率,分析这些光谱数据,可以判断小麦的生长状况。”徐敏解释,“另外,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空间分析可以将遥感数据与地表信息、土壤数据、气象数据等整合起来,对小麦长势进行更加精细的分析。”

针对小麦可能发生的赤霉病,江苏气象部门建立小麦赤霉病气象预测模型,实现13个市的小麦赤霉病气象条件趋势预测,为广大种植户提供直通式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测服务。河南气象部门利用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数据,动态监测小麦发育进程,基于智能网格预报产品,为6市56个重点县提供小麦赤霉病防控精细化气象服务。


Copyright 2005-2017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_mail : datacenter@cma.gov.cn
扫码登录
账户登录
二维码失效
点击刷新
登录手机中国气象数据网扫描二维码
立即注册 更快 更安全
第三方登录
我的订单
我的数据筐
我的收藏
用户反馈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