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系我们
中国气象数据网APP
微信
中国气象数据网
微信号
扫一扫,立刻关注
我的数据筐 
站内信
开通PLUS会员
PLUS会员是为用户打造的增值服务,满足用户高需求。开通PLUS会员后,用户可享有如下功能和特权,如想了解更多PLUS会员服务内容,请点击PLUS会员首页(http://data.cma.cn/plus/index.html
注册登录
“气象齿轮”深嵌“进博之约”
进博会越办越好
气象服务需求不断

11月5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装点一新。正如进博会气象台预报的那样,当天天空晴朗、秋风徐徐,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气象服务进入关键阶段。


不以山海为远,不以万里为遥,进博会如约而至。


这是新冠疫情后进博会全面恢复线下办展,展览面积、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再创新高。全球目光聚焦上海,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华彩乐章再次奏响。


为了服务这场高水平开放、共享的盛会,上海气象工作者坚守“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的初心,聚焦展会关键节点和关键需求,以全流程递进式气象服务精准捕捉每一次风云变化,续写上海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进博篇章”。


照单全收

愈描愈细的“施工图”


事实上,自9月下旬,气象服务已按下“启动键”。从发布气候分析数据支撑展会筹备工作,到提供逐日天气预报,再到展会期间每天滚动发布7份24小时逐小时天气预报、在关键区域开展逐小时人工加密观测……一张覆盖进博会全流程的无缝隙预报预警服务“施工图”愈描愈细。


秋冬之交,天气多变。就在开幕前一天,冷空气来袭,从上午开始,一场降水自北向南蔓延。


而当天晚上,北外滩世界会客厅将在室外举行外事活动。16时至19时北外滩会不会下雨?什么时候下?雨量多少?


陆家嘴滨江边,应急观测岗保障人员迅速到位,在与北外滩一江之隔的地方开展加密观测,能见度、总云量和降水情况等信息悉数传回进博会气象台。


在进博会气象台,气象保障人员屏息以待,紧盯现场传回的数据,并通过上海气象智能监测预报平台调阅各类观测资料,精准“捕捉”瞬息风雨。


15时,北外滩气象服务专报签发,预报活动期间无降水。


16时17分,陆家嘴出现弱降水,小雨。16时36分,细雨如期收势。活动按时举行。


“在每年进博会期间,这样的小插曲总是在不断上演。”当日值班的进博会气象台首席徐康表示,气象服务需求不断,但他们“照单全收”。


1.png
气象应急观测车准备就位,全天候关注进博会期间的风云变化。图/杨阳 

寸积铢累

层层升级的科技产品


全流程无缝隙预报预警服务体系臻于完善,这背后,是上海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硬实力”的寸积铢累,“拳头产品”推陈出新,为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注入动能。今年也不例外。


推出进博会短期气象风险预估产品——基于今年开展的风险预评估试点工作,实现台风、暴雨、低温冰冻和大风等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算法及不同行业影响风险评估模型的集成和调用。“当收到高影响天气要素达到阈值指标的提示后,我们制作风险预估产品并发给应急管理部门,帮助他们从‘知天气’到‘知风险’,为调度提供支撑。”决策服务首席朱洁华介绍。

2.png
决策服务岗按需制作服务专报,在展会关键阶段开展精细化决策气象服务。图为朱洁华 图/杨阳

实现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以中国气象局全球预报产品为驱动模式,搭载的环境气象数值预报模型为预报提供参考,在与长三角生态环境系统联合会商时发挥重要作用,为区域污染防控提供高质量服务。


当气象与AI碰撞,又会擦出怎样的科技火花?


拉长环境气象预报时间——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建模和训练,构建一套环境气象延伸期预测模型,实现对未来11至40天上海PM2.5逐日浓度的预测。


提高突发天气预警时效性——在上海气象智能监测预报平台上,庞大的探测数据可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自动数字化处理,精准识别出高影响天气,完成自动报警。


如今,相关产品均已集合在最新的“智慧气象保障城市精细化管理先知系统进博版”上。在第一人称视角下,以进博会区域为点、以城市运行气象影响体征为面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尽收眼底。


“前店后厂”
打磨六年的扁平化服务机制

11月以来,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船“海港未来”轮频繁往返于锚地和码头间,为4艘次国际轮完成对船加注。这期间,上海洋山港不时出现9级阵风和涌浪,适合安全作业的时间窗口来之不易。


气象工作人员仔细分析洋山港区的天气实况及各项预报资料,迅速指出港区及主航道偏南风与西北风的转向时间点。根据精细化窗口期预报,加注船得以顺利离开港口完成加注作业。


3.png

应急观测岗成员正在调试观测设备,负责现场天气监测、预报服务等工作。图/杨阳


保障展品载运船舶进出港口、装卸货物,是此次进博会气象服务保障的重要一环。从接到海事服务需求、发出指令,到研判天气形势、制作服务产品,迅速传递给需求部门……气象服务跑出“加速度”,帮助港口作业在安全和效率之间取得最大公约数。


这背后是一套历经六年打磨的扁平化服务机制——以国家会展中心现场保障团队为“前店”接受所有服务需求,以进博会气象台为“后厂”受理所有对外服务,进博会气象服务保障有了底座支持。


6年来,除了“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的运行机制,党建与业务也在同频共振——成立进博会气象台临时党支部,发挥青年突击队生力军作用,锻造进博会气象服务尖兵队伍;汇聚“国家队”和“地方队”——长三角联合会商、卫星加密观测、环境气象资料共享,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


第六届进博会已经圆满落幕。“气象”这枚深嵌其中的齿轮,必将在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路上自我检验、自我淬炼、自我提升,为下一次“进博之约”积蓄力量。



Copyright 2005-2017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_mail : datacenter@cma.gov.cn
扫码登录
账户登录
二维码失效
点击刷新
登录手机中国气象数据网扫描二维码
立即注册 更快 更安全
第三方登录
我的订单
我的数据筐
我的收藏
用户反馈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