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
南北极多次发生异常天气气候事件
并对当地和全球生态产生了重大影响
8月3日
中国气象局发布
《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2年)》
提供气温、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等方面
极地长期变化评估和最新观测结果
以期科学客观地反映
极地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
近年来,南极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屡次创新纪录。
2020年2月6日,南极半岛埃斯佩兰萨考察站观测到18.3℃的极端高温,创整个南极有观测以来最高纪录。
2022年3月14日起,东南极西部至中部地区快速升温,位于南极内陆的康科迪亚站在4日内升高49℃,于3月18日达到-12.2℃。康科迪亚站、东方站和昆仑站在3月18日平均地表气温相比其多年平均值(1981—2010年)分别高出44.5℃、39℃和26.2℃,其增温幅度和地表气温异常均创南极有观测以来的最高纪录。
2022年南极爆发性增温与罗斯海地区阻塞高压异常活跃紧密相关,罗斯海阻塞高压的侵入引发南极内陆极端强风,扰动逆温结构,导致冰盖近地面能量快速交换。
同时,阻塞高压输送的暖湿气流遇冷产生降水,释放大量潜热,加剧气温升高,造成此次爆发性增温事件。
北极极端暖事件呈现出强发和频发态势,同时格陵兰冰盖发生数次极端冰川消融事件。
2012年夏季,格陵兰岛异常增暖导致96%的冰盖表面发生消融;2019年夏季,格陵兰岛再次发生极端暖事件,大约90%的冰盖表面发生消融;2020年5—6月,西伯利亚地区出现创历史纪录的持续性极端高温,导致北半球乃至全球有记录以来最暖的5月。同时,该区域异常高温增加了山火和冻土融化发生频次,对当地环境造成直接破坏。
2021年8月14日,格陵兰岛冰盖中央最高点(Summit站)观测到有记录以来的首次降雨,同时气温在冰点以上持续了约9个小时,这是继2012年和2019年夏季之后,格陵兰岛中央区第三次出现气温超过0℃现象。
这次伴随降雨过程的暖事件造成格陵兰冰盖表面发生极端消融,自有卫星记录以来消融量第二次超过800万平方公里,8月下旬冰川河流流量创下2006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此次极端高温和降雨事件受平流层极涡和格陵兰阻塞高压共同影响。
2022年7月,北极圈内再次出现罕见高温,温度一度升至32.5℃,格陵兰冰盖加速融化,7月15日至17日,格陵兰冰盖每日损失的质量多达60亿吨;同时高温热浪席卷全球,欧美以及亚洲多国遭遇持续高温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