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温天气容易“困倦”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地迎来夏季“高温炙烤”模式。
高温会诱发心脑血管病和热射病,严重可致人死亡。但高温更加普遍的影响是让人疲惫乏力,食欲低下,效率降低。
人体的核心温度(直肠温度)约为36.5℃-37.7℃,一旦环境温度上升,让人体的核心温度偏离正常范围,大脑底部的一个叫做下丘脑的温度调节器就会感受和分析皮肤、肌肉和其他器官的温度传感器提供的温度信息,然后启动这个恒温调节器,或升温,或降温。
气象学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可被为高温。
当环境温度达到35℃时,人体开始排汗来散热以降低体内温度。
36℃时,身体会拉响警报,人体大量排汗,会代谢掉一些钠、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血容量也随之减少。
38℃时出现中暑,心肺肾等脏器都会参与人体降温,排汗已难以保持正常体温,人会急促喘气,呼出热量,心跳随之加快,输出比平时多60%的血液至体表,进行散热,体质较弱者可能中暑。39℃时,人的汗腺衰竭,40℃时,头昏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