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个头也有大能量!
通常,我们可能认为“大台风相比小台风,会带来更多的降水”。但其实不然,在实际的台风观测预报服务中,我们发现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台风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为什么有的台风个头不大却能“掀起波澜”?其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幕后推手”?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通过对2001年至2020年中国登陆台风的最大风速半径与降水量进行研究后发现,台风尺度与降水的真实关系可能是——内核尺度小的热带气旋比大的热带气旋具有更强的降水强度和轴对称性。
在台风登陆前后,小台风比大台风通常具有更强的降水强度。一方面是因为内核尺度小的台风,不易受到陆地影响,有利于登陆前台风强度维持;另一方面,小台风通常具有更强的台风强度。已有研究表明:在登陆前后阶段,一般台风强度越强,其降水越强。
2020年8月19日,台风“海高斯”登陆广东珠海 图片来源:新华网
小台风有时会比大台风破坏更大,也取决于一些外在因素,如受影响区域的地形、台风带来的总雨量、地区灾害暴露度等。
比如,台风移动速度过快,不利于持续强降水的形成。当台风移动速度减慢,停留时间长,便会对持续强降雨的形成提供“天时”;另一方面,虽然台风携带了水汽团,但并不能提供持续的供给,当四周存在较强的水汽输送时,则为持续强降雨提供了“地利”,如恰巧“偶遇”西南季风卷入台风,就相当于多了一个源源不断输送水汽的“水泵”,使得台风虽然脱离了海洋,但仍能短暂维持充足的水汽输送;最后,如果遇到适宜的高空环境,台风不至于因为在陆地活动而迅速消散。
以上几种因素的集合,可以让台风暴雨一路肆虐。例如,2018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就是上述条件集合的实例,登陆后与西风带系统结合,加上良好的季风水汽输送,环流维持较好。它以“柔弱之躯”带来了大范围强降雨,给其北上途经各省市带来了强降雨天气,多地降雨突破历史极值。
2018年8月17日,台风“温比亚”在上海登陆 图片来源:新华网
登陆后的台风强度往往较弱,然而弱台风虽然没有疾风开路,但却可能暴雨先行。例如,2006年第4号台风“碧利斯”强度较弱,但影响范围十分广阔,在登陆我国后,造成广泛而持续的强降水,带来20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再比如,2019年8月第7号台风“韦帕”首次登陆时,强度仅为热带风暴级,但它却在南部沿海地区徘徊了三天三夜,向海南、广东、广西多地“倾倒”了数百毫米雨量,引发了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可见,强度高的台风并不一定产生更大的影响,看似弱小的台风有时却蕴含着巨大能量,也会造成很大的破坏。虽然,科研人员在台风降水领域做出了一系列探索,但台风预报仍存在很多未解之谜,等待未来逐一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