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专家在《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上发表研究称,中国区域极端湿热事件及其影响正在加剧。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世界各地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对经济社会发展、人类健康、粮食安全以及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产生重要影响。该研究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逐小时资料,针对中国区域极端日夜复合湿热和高温事件的变化及其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极端昼夜复合湿热高温事件的频率呈显著增加趋势。中国区域夏季极端湿热和高温事件在空间分布上较为一致,强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但高频中心主要出现在北方地区。两类事件发生频次在全国范围内均呈明显增加趋势,尤其是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湿度异常在极端湿热事件变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部分区域甚至超过温度异常的影响。随着极端湿热事件增加,其影响也在加剧,自1961年以来中国暴露于极端湿热事件的人口数量和城市面积增速明显大于高温事件。
“了解湿热胁迫的现状,以及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趋势,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适应未来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我们的研究确定并强调了湿度在极端复合高温事件中的重要性。因此,对湿度的深入认识可能是未来应对高温胁迫区域变化的重要一步。”该研究通讯作者陈活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