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的高温到底有何不同?
其实,受纬度差异、海陆分布、地形等各方面的影响,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较为明显。就高温而言,我国北方处于中纬度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大,高温天气主要由西风带高压脊的控制引起;而南方纬度较低,高温天气主要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南北方高温在集中时间段、表现特征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对于华北地区而言,通常在雨季前的6月至7月初更容易出现高温天气。这一时段北方的天气表现为气温高、湿度低。例如此前承德日最高温度破40℃时,空气相对湿度不足20%,体感上十分干热。进入7月后期,华北地区进入雨季,大气湿度明显增加,云量也会增多,容易出现湿热天气。例如天津进入8月份之后就不容易出现高温天气了,因为8月份空气湿度大,虽然体感较热,但实际温度往往并没有达到35℃。
南方一般在盛夏时段进入高温季。高温的形成除了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之外,还与热带气旋的活动密切相关。七月中下旬,雨带北移到北方,这时候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南方地区,并带来海上的暖湿空气,南方湿热的高温季就到来了。例如地处华南的广东省,全省大部分地区7、8月份的高温天数占全年的7~9成。
此外,从温度的日间分布来看,北方大多数地区在经历了白天的酷热之后,夜间会迎来些许清凉,而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容易出现“夜间火炉”现象,即夜间最低气温常常达到28℃至30℃,再加上高达60%至75%的相对湿度,体感更加湿热难耐。
“夜间火炉”的形成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这里多江河湖泊,白天水汽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气流下沉增温,如同有一个“大锅盖”阻隔了高低层空气的水热交换,形成了日夜均为高温高湿的环境。
北方高温和南方高温给人们带来的体感也有很大区别。
一般而言,在相同温度下,湿度越高,人感受到的温度也越高。同样达到了35℃的高温天气,在西北和华北是以晴热、干热为主;在华南相对湿度较大,以湿热为主。干热型高温如果没有太阳直射,人的体感温度不会太高;但如果是湿热型高温天气,当气温达到35℃、湿度达到50%以上时,人的体感温度会超过40℃。
当前,全球正经历着以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而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受其影响也更为显著,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1961年以来,每过10年,全国年平均高温日数就要增加0.8天、高温热浪发生次数增加1.4次。在未来,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地区,极端高温热浪的发生次数都会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