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北五岔镇,一座棉花“气象科技小院”已在此“安家”三年多。20多个动态气象保障服务产品从小院里走出,从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护佑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这让北五岔镇新天地棉花专业合作社的一批棉花种植户在掌握“天机”的同时,也嗅到更多“商机”,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人。
从“小生意”到“大收益”
2020年,棉花气象服务中心的“气象科技小院”在棉花种植户李正宣的农资小店里挂牌成立。起初,李正宣天天钻在两万多亩棉田里,没把精力放在“小打小闹”的农资生意上,也没在乎这块牌子的份量。然而,就在那一年,“气象科技小院”让他“躲过一劫”后,彻底改变了他的经商之道。
棉花种植最怕的就是春季的霜冻和大风,棉田滴灌出苗水与天气因素密切相关。
2020年4月中旬,根据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气象部门发布的棉花适播期预报,李正宣按照“干播湿出”的方法种植了2.36万亩棉花。在他准备滴灌出苗水时,棉花气象服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吉春容告诉他,近期有降温天气,建议暂缓滴灌出苗水。该中心还通过“气象科技小院”的电子屏和短信、微信等渠道,向全镇棉花种植户提供预报预警服务。
接到气象预报预警后,热心的李正宣遇到来店里的乡亲,都要提醒一番。果然,4月21日至23日,一场强降温天气侵袭北疆大部区域,听从李正宣建议的种植户未遭受多大损失,而邻居李大姐按原计划滴灌出苗水,家中1万余亩棉花全部受灾,重播花费了120多万元。
这次成功的“提醒”,让李正宣在镇上名声大噪,乡亲们从他店里购买农资后还能享受“延伸服务”,店里的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让李正宣没想到的是,他还从“气象科技小院”中觅到了“商机”。
去年入春以来,全疆气温一路走高,这正是棉花生长的理想气候条件,但棉花气象服务中心的专家却觉得有些不妙。经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田间调查,专家制作并多渠道发布棉花病虫害发生气象等级预报。李正宣收到预报后,订购了一大批农药。不久,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在棉区蔓延,他储备的农药派上了大用场,陆续发往邻近棉区。
如今,在棉花气象服务中心的加持下,和北五岔镇一样的“气象科技小院”在乌兰乌苏也“安了家”,两个小院的服务可辐射新疆棉花面积近百万亩。
从“一头热”到“两头甜”
“棉花出苗期气象条件预报啥时候能出来呀?”今年5月24日,随着北疆强降水天气再次来袭,村民们个个心急如焚。今年进入棉花适播期以来,北疆棉区气温持续走低,严重影响了棉花出苗及生长,部分遭受霜冻灾害的棉区甚至需要重播。棉花气象服务中心在进行出苗期气象条件预报的同时,发布了部分棉区重播期预报服务产品。
预报发布后,棉花气象服务中心很快就接到两个“气象科技小院”棉花种植户打来的反馈电话。“看预报已经成为乡亲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吉春容说。
让农户尝到服务“甜头”、预报产品在田间收获回响的背后,是“气象科技小院”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含金量”的持续行动。3年多来,“气象科技小院”先后开展棉花气象为农服务技术培训15场和科技咨询8场,服务相关技术人员和棉花种植户达500余人次,发放防灾减灾书籍千余册,现场解答棉花种植户关注的问题百余条。
在为棉花科学种植提供支撑的同时,“气象科技小院”也为棉花气象服务中心科研攻关创造条件。
为解决科研与生产实践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农技人员远离农民和农村等制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三农”发展等问题,棉花气象服务中心成立了融合高校、事业单位、企业、合作社等人才的气象科技服务队,现有团队成员15人。随着“气象科技小院”的设立,近百万亩棉田成为棉花气象服务中心专家的“实践田”,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气象台台长火勋国介绍,“气象科技小院”成立以来,棉花气象服务中心先后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自治区重点研发、自治区自然基金等省部级项目6项,厅局级项目4项。同时建立了“棉花气象服务网”,基于田间地块的格点化、精准化棉花生产气象服务成果落地应用,使该中心真正成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气象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