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系我们
中国气象数据网APP
微信
中国气象数据网
微信号
扫一扫,立刻关注
我的数据筐 
站内信
开通PLUS会员
PLUS会员是为用户打造的增值服务,满足用户高需求。开通PLUS会员后,用户可享有如下功能和特权,如想了解更多PLUS会员服务内容,请点击PLUS会员首页(http://data.cma.cn/plus/index.html
注册登录
普查成果如何赋能防灾减灾?

“从2019年到现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调查了2297场暴雨、507个台风、1900多个低温灾害事件,开发了31项省级软件系统,编发了20个技术规范标准,形成多种形式的风险普查成果。”将这些数字铭记于心的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主任王国复如数家珍,目前,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下简称“风险普查”)落地见效,新的理念也在灾害防御中悄然应用。

image.png

海量成果是怎样落地应用的

  

海量的高质量数据已经取得,如何运用是值得思考的命题。“普查的目的在于成果的应用,普查的效益也体现在成果的应用。”王国复肯定地说,“科技成果要应用、要落地,不是只拿出一张灾害图、几个数据就完成任务了,而是要结合即将或正在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通过客观化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业务的实施,发布灾害风险预估产品,形成实时滚动的潜在风险估值,逐步建立全国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使普查工作取得实效”。

  

比如,同样量级的暴雨,给城市和农村带来的灾害不一样;同样量级的大雪,对平原和山区造成的影响也不相同……面对不同的灾种,需要以正确的灾害风险分析成果,尤其是灾害风险普查为基本依据,做好基层地区的排查,找出隐患、查出各类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影响,提出可行性方案,为灾害发生时及时预警和防范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通过前期大规模普查,近年来,国家气候中心取得一大批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成果,累计获取致灾因子662万余条,制作风险评估与区划图件类成果2万余套。基于普查成果,各级气象部门经过科技转化和集成开发,研制了灾害风险预估模型,开发了不同尺度灾害风险预估产品,有效支撑了防灾减灾决策服务;随着“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业务试点建设方案”的实施,综合风险普查取得的数据、产品、技术标准等成果还将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体系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深入挖掘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在区域发展规划、城市防灾减灾、重大工程实施保障、站网优化布局、风险预警指标改进等方面的应用,有力支撑了北京冬奥会、川藏铁路建设、超大城市重大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等。

  

“综合风险普查就像健康体检,让我们能够对症下药,药物起效后,高效治理顽疾。”王国复形象地比喻。

  

防灾减灾中大显身手的高质量数据

  

王国复表示,普查成果的深入应用,本质就是要提高我国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特别是要提高风险预警能力。

  

此次灾害风险普查生成了大量的高价值数据和产品,为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提供了重要基础。运用普查数据成果,促进客观定量的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业务建设,将实现灾害性天气预报向灾害风险预估的转变,更好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提升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摒弃传统的预报预警思维,掌握气象灾害规律特点,根据调查形成灾害事件库和信息矩阵,充分用好普查成果,针对不同区域和成灾评估分析调整风险预警阈值,实现基于灾害影响的预报和基于风险的预警,提高气象预警的先导性、针对性。

  

“在干旱大面积发展之前提醒水库蓄水、在用电高峰到来之前提醒能源单位蓄电、在台风来临之前预估出台风可能造成的损失……这些例子,都是灾害风险普查助力防灾减灾的典型案例。”王国复对此介绍,针对2022年长江中下游及川渝地区的高温干旱,气象部门签发了97个干旱预警,对影响区域的相关水资源规划、防旱抗旱工作起到极大作用;针对台风“烟花”,国家气候中心发布8期灾害风险预估,从“烟花”陆上徘徊、超长待机到最终影响结束,滚动发布预估产品,有助于受影响地区提前部署防台风措施,降低经济损失。

  

在未来,通过普查形成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可以指导全社会科学设定各个区域基础设施的气象灾害防御标准,更有利于推进韧性城市、韧性乡村的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各地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来源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编辑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宏伟


Copyright 2005-2017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_mail : datacenter@cma.gov.cn
扫码登录
账户登录
二维码失效
点击刷新
登录手机中国气象数据网扫描二维码
立即注册 更快 更安全
第三方登录
我的订单
我的数据筐
我的收藏
用户反馈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