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修文县、白云区以及毕节部分地区出现冰雹;3月21日起,南方出现今年首轮大范围强对流天气,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至此,南方大部开始进入强对流活跃期。
3月份还没过完,就闹出如此大的动静?雷暴大风、短时强降雨、龙卷风这些强对流主要的家族成员,都是些怎样的“狠角色”?“暴脾气”是强对流的一大特点,它喜欢搞突然袭击,尤其钟爱在春夏季节经常不请自来。“爱扎堆”是它的另一特点,强对流最喜欢组团出现搞事情,一次强对流过程往往同时包含了雷电、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甚至龙卷风,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第三个特点就是“个头小”,强对流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中,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多为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因此强对流天气往往“寿命短”,其生命史短暂,时长不过一小时至十几小时,短的甚至仅有几分钟。最后就是“输出高”,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摧毁树木、房屋,破坏公共交通、电力等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总之,它们是一群脾气火暴、破坏力强的“不速之客”。雷电是一种伴有闪电和雷鸣的大气放电现象,通常伴随瓢泼大雨和冰雹。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小水滴和冰晶等高速碰撞使云体内电荷区分离,当云体内部、云体和地面之间的正负电荷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击穿放电现象。雷电分为云闪和地闪,云闪可发生在两个云层之间、单一云层内部以及云层和周围空气之间,地闪则是发生在云层和地面之间的放电。
我国雷暴主要发生在4月至9月,6月至8月则是我国雷电灾害的高发期,7月达到峰值。在地域分布中,我国低纬地区年均雷暴日数高于高纬地区。我国云南南部和广东南部以及海南北部年均发生雷电的天数高达90天以上。而在省会级城市中,海口、广州和拉萨则是雷暴发生最频繁的地方。冰雹晶莹剔透的外表下,隐藏着破坏庄稼、果树的危险因子。冰雹出生在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春夏季节,天气转暖,在太阳强大热力作用下,近地面极易形成不稳定的湿热空气,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降温凝结,为冰雹的形成创造了极佳的条件。如果此时对流活动将大量水滴带到0℃层之上的冷云云体中,通过过冷水与冰晶在云内不断碰撞并凝结,会逐渐形成较大的冰团,这就是冰雹。研究表明,冰雹出没频率与地形条件、地域特征、季节变换等多重因素相关。相对而言,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华北中北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和新疆西部和北部山区更易受冰雹青睐。
冰雹出现时间集中在5-9月,而不同地区的出现时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在华南、西南地区,冰雹集中出没于2-5月,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冰雹多在2-4月出现,其中3月最频繁。强对流家族还包含短时强降雨、龙卷等成员。短时强降雨是1小时内降水量超过20毫米的强对流降雨天气。由于其短时间内降雨强度大,往往容易造成洪水,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每年汛期,局地性短时强降水都是防灾减灾的重点。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现象,常发生于夏季雷雨天气过程中,其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强对流不按套路出牌、组团搞事情、破坏力增强等特征明显,是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的重中之重。
来源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作者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简菊芳
编辑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叶奕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