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开始,一次大范围寒潮天气影响我国多地——
新疆南疆盆地西部、西藏西部、陕西南部、山西大部、河北西部、河南西部和东部、山东西南部、安徽北部等地有大雪,部分地区有暴雪;
南方多地也出现了雨雪降温过程。
南方降雪与北方降雪预报区别在哪?
有怎样的难度?
通常,北方水汽条件不如南方好。因为冷空气是干冷的状态,干冷空气与湿暖空气相遇才会产生降水。北方有些地区可能雪很深,但积雪往往是多场降雪累积而成的。而南方不缺湿暖空气,因此通常一下雪就下很大。
从雪的性质上来说,区别主要在于含水量。在北方,通常雪花很大,状如鹅毛大雪,但其含水量其实并不高。南方通常是湿雪,形态不大,但含水量大,积雪是“压实”的状态。因此,在南方,10毫米的降水转化为降雪可能不到10厘米。不过,我国的降雪预报预报的并非积雪深度,而是降水量。降水量与积雪深度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积雪深度还取决于地表温度会不会导致雪融化等。
致灾性与抗灾能力有关。冬季北方降雪是常态,因此任何建筑,哪怕是临时建筑,都要考虑承压能力。
如果基础建设没有考虑降雪因素,降雪致灾性便会加大。比如,现代农业与过去大田农业不同,大棚的塑料薄膜抗压能力很弱,有积雪时容易垮掉。当预报有较大降雪时,相关部门和个人应考虑到相应后果,继而采取应对措施。就设施农业而言,要么将设施做坚固,要么在有积雪时去除雪。当农户既没有考虑设施的积雪承载力,又不在产生积雪时采取预防措施,就必然遭受灾害。对于交通也是一样的道理。对于暴雪,北方有相对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南方在应对暴雪时,可能存在扫雪除冰设备原料、人力等方面资源储备不够的问题。其实,灾害的形成与自身应对能力有关。天气本身不是灾害,天气作用于人的活动产生的破坏才叫灾害。如果人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弱,天气与人类活动产生了交叉,造成了人应对不了的损失,便形成灾害。任何季节产生降水,原理都是一样的,至于下到地面是什么状态,就要看对流层温度层结状态。相对而言,降雪预报难度要比夏季降雨简单。道理非常简单,冬季的降雪多是天气尺度,会造成的大范围的降水。这样的降水相对稳定,一般不会出现突发状况,温度趋势、冷空气推进不会发生突变,预报难度就相对小一些,差别只是温度不同,降水相态不同。
从科学研究角度讲,降雪背后的复杂性比夏季对流降水要小。因此,科学研究也多以夏季降水为主。有时,公众会感觉雪下得非常大,也带来了不少灾害,但实际上降水量并不大。如果不考虑雪降到地面融化的过程,积雪深度与降水量的关系大概为10:1。比如某地有10毫米积雪,当地实际降水量其实只有1毫米。
其实,南北方降雪预报难点都在于相态预报。只不过冬季南方降水相态在多数情况下都十分复杂,雨、雪、冰粒、霰以及混合态的雨夹雪这几种相态都有可能出现甚至同时存在,还可能在数小时内发生连续转换。对于某一次过程,无论是降雨还是降雪,亦或是雨夹雪,其降水量级是一样的。但降雨、降雪虽然仅一字之差,影响却相差很大。对农业而言,一场好雨可能会缓解前期的旱情,但降水相态发生变化却可能带来严重的灾情。地面降水相态的决定性因素,取决于对流层下部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尤其是地面至3千米左右的气温。大气中凝结出来的“水”,一般可以以雨、过冷水、冰晶、雪、霰等状态存在。在它们下落过程中,经过不同的温度层时,相态会发生非常复杂的变化。目前,尽管基本上所有模式都能给出雨、雪、雨夹雪、冻雨的预报结论,但不同模式预报结果差别却很大。这样一来,预报员在相态预报中的角色就尤为重要了。在预报实践中,预报员不断总结经验,对比历史数据和个例,同时根据具体天气过程对预报进行订正分析。来源丨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及网络
编辑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