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系我们
中国气象数据网APP
微信
中国气象数据网
微信号
扫一扫,立刻关注
我的数据筐 
站内信
开通PLUS会员
PLUS会员是为用户打造的增值服务,满足用户高需求。开通PLUS会员后,用户可享有如下功能和特权,如想了解更多PLUS会员服务内容,请点击PLUS会员首页(http://data.cma.cn/plus/index.html
注册登录
“三重”拉尼娜来了,今冬会更冷吗?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已经持续较长时间的拉尼娜事件很可能会延续到今年底或更久,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事件,即北半球出现连续三个拉尼娜冬季。“三重”拉尼娜意味着什么?今年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

“小女孩”为何连续三年现身?

在赤道中东太平洋,潜藏着一个“小女孩”。当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时,这个“小女孩”可能就会现身。

她的名字叫做“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小女孩”),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8月至今,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一直处于偏低状态,尤其在2020年秋冬季、2021年秋冬季以及今年秋冬季,这三个时间点附近的海温明显偏低,也就是出现3次过程性“低谷”,前后跨越3个冬季,因此被称为“三重”拉尼娜事件。

‘三重’拉尼娜事件并非其一年一年不断叠加,在第三年集中‘放大招’,因此不代表气候影响会加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累积效应。”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说。

历史资料显示,北半球出现连续两个拉尼娜冬季较为常见,但连续3个则不多见。在此之前,“三重”拉尼娜事件在近40年的观测中仅发生过两次,分别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20世纪90年代末。专家分析,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带印度洋、大西洋和西太平洋增暖较快,三大洋海温年代际变化和长期增暖趋势不均匀,通过海盆间的影响有利于拉尼娜现象的持续发生。

冷冬还是暖冬——薛定谔的猫?

在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大范围降水偏少。因此,人们很自然地将拉尼娜事件与冷冬联系在一起。

这种联系的确有其根据,2008年南方发生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部分原因就是拉尼娜所致。在拉尼娜影响期间,冬季入侵我国的寒潮明显偏多,南方易出现低温冻雨天气。

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在拉尼娜事件秋冬季(9月至次年2月),全国共有139次冷空气过程,其中34次达到寒潮级别;1972/1973年秋冬季的冷空气过程最多,有24次。20世纪90年代至2022年2月,拉尼娜事件秋冬季共有141次冷空气过程,其中27次达到寒潮级别;2000/2001年秋冬季和2012/2013年秋冬季的冷空气过程最多,有23次。

然而,当前全球正处于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变暖与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会“中和”吗?二者谁强谁弱?今年冬季到底是冷冬还是暖冬,又是谁说了算呢?

周兵强调,我国冬季是“冷”还是“暖”,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密切相关,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不是唯一因素,北极海冰、欧亚积雪以及大气环流系统内部自然变率等也起到重要作用。换句话说,虽然拉尼娜年冬季偏冷的概率更大,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现冷冬。

1986年以前,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我国冬季均为冷冬,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86年以后,拉尼娜事件当年出现暖冬的频率增加,其中1998年和2020年是强暖冬。

“小女孩”扰乱全球气候?

“我们住在罗切斯特小镇,这里最容易发生洪水,同时也是被完全淹没风险最高的地区之一。未来,洪水事件可能会变得更糟,我们或许会失去自己的家园。”一网友发文说。近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南部、中西部等地由于强降雨引发洪水,该州应急部门在24小时内发布了103次洪水警报,有数百名居民收到紧急撤离的警告。

去年以来,澳大利亚频遭洪水侵袭。究其原因,拉尼娜是“捣乱者”之一。拉尼娜虽是“小女孩”,但发起脾气来却能量巨大,可影响全球多地气候。比如,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巴西东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容易出现洪涝;南美沿岸附近地区降水减少,非洲中部、美国南部等地常发生干旱,南海—西太平洋台风活跃。

对于我国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发生拉尼娜事件后,夏季的主雨带会偏北,导致华北到河套一带多雨,南方降水偏少,出现所谓的南旱北涝,尤其是东北东部、长江中下游沿江、西南地区南部、新疆北部等地,降水明显偏少。

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带来的影响就是如此。在2021年,我国夏季主雨带位置偏北,华北地区降水量偏多1.6倍,西北地区偏多7成。今年,这一状况依然存在,夏季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南方地区的平均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少。

全球多地气候异常会给粮食生产带来威胁。从统计概率看,拉尼娜事件与全球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产量之间有很强的对应关系。在拉尼娜影响期间,加拿大小麦、美国玉米和阿根廷大豆等减产风险指数较高,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也有减产风险。值得一提的是,叠加了全球变暖背景,拉尼娜事件气候影响的特点也在发生改变。因此,专家建议,需要加强对拉尼娜事件自身强度的研判,分析不同区域可能受到的影响,预估极端事件的累加放大作用。

作者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鹏 卢健

编辑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星月


Copyright 2005-2017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_mail : datacenter@cma.gov.cn
扫码登录
账户登录
二维码失效
点击刷新
登录手机中国气象数据网扫描二维码
立即注册 更快 更安全
第三方登录
我的订单
我的数据筐
我的收藏
用户反馈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