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今年汛期以来重大过程预报服务持续提升精准预报能力,部署冬季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中国气象局于10月28日组织召开汛期预报服务工作总结会。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在会上做了汇报。
精细化、高质量气象实况数据,作为预报的“零时刻”,一头连着科学有效的预报服务,一头连着百姓安危。今年汛期,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充分挖掘实况数据应用潜力,努力把“产品”变成“用品”,在汛期预报服务特别是短临监测预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要好用,关键要符合需求。6月30日起,全国早间天气会商多了一个“实况数据会商值班岗”,直面需求,提供实况数据和产品支撑。早在汛期之前,信息中心就加强与各业务单位交流对接,了解用户需求,提升汛期产品研发的针对性。数据要用好,质量必须过关。信息中心着力提升实况分析产品质量,开展多源数据协同质控、复杂地形实况优化、国产资料融合应用。精心打造的实况数据反推观测端质量不断提升,推动解决全国1.5万余个台站元数据及8万余个观测数据质量问题。面对预报核心业务需求,信息中心着力研发高质量实况分析产品,截至9月,已完成46种产品研发并提供业务应用。全球10公里逐小时降水多源融合实况分析产品研发完成并提供应用;中国1公里近地面多源融合实况分析产品更新频次提高至逐10分钟,强对流天气AI应用训练数据集时序长度扩展至5年;首套中国近海锚碇浮标数据集制作完成,全球25公里逐日海表温度多元融合实况分析产品完成升级,台风专题实况分析产品应用于“梅花”等多个台风会商;完成全球地面气温、降水极值产品,全球10公里高温专题实况分析产品制作;针对粮食生产,研发中国6.25公里逐小时土壤墒情和农田渍涝多源融合实况分析产品。5月至10月,“天擎”全国数据访问量达109.9亿次,较去年同期增加94%,其中“天擎-实况”栏目访问量达3376万次,实况产品在国家级、省级天气会商中应用和服务152次。针对省级气象部门需求,信息中心加强技术支持,建立两支实况团队,研发省级多源融合实况分析系统并在全国推广部署,提高实况产品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服务支撑省级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应用支撑水平。
来源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编辑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