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时代的新农民。”党的二十大代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主任朱霞在北京采访时,自豪地说:“我家世世代代务农,我就喜欢看绿色的稻穗变成金黄的样子。”
朱霞所在的衡阳,如今已是全国粮食先进市。2017年,迎着很多人意外的目光,她辞去城里稳定的工作,回到农村,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务农种粮!为改变当地粮食生产效益偏低的状况,朱霞决定带动乡亲们走上一条现代农业之路。她搭建育秧大棚,用智能密室催芽技术提高秧苗成活率;购置插秧机、旋耕机、烘干机等智能农机,提升机械化水平;新建大米加工厂,注册大米商标,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而在这些守护中国饭碗的农业智慧中,也有着湖南气象部门的积极服务、持续探索。衡阳市气象局办公室负责人李辉说:
在朱霞所在的衡阳县,25个乡镇均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每个站都有政府工作人员兼职服务站站长,做到制度到位、服务到位。
为打通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乡村振兴气象服务能力,今年3月,湖南省气象局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共同打造的为农气象服务平台 “天帮忙”APP正式上线。该APP包含了各类农业气象服务信息、种植基地数据,并集成了可以提供“私人订制”式服务的专家答疑功能。截至目前,衡阳市已有22名农业气象专家入驻该APP,为广大农户开展直通式智慧气象为农服务。
农业生产最怕“天灾”,衡阳市如今有了提前量更久、更为科学的“气象指导”。今年上半年,衡阳市气象局3次受邀在全市部门综合培训会上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培训达1100余人次;不断推广宣传水旱平台、“天气盒子”、“拇指天气”等气象预警接收终端,完成全市“天气盒子”需求数量摸底,并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逐步落实安装部署;市县两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基本建成,实现了该系统和各部门间的横向对接;建立手机预警短信责任人体系,其中包括防汛责任人8000余名,地质灾害预警责任人2000余名,森林防火责任人3000余名。
今年5至6月,衡阳迎来降雨集中期。市气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完善了信息共享机制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机制。包括朱霞在内,当地所有种粮大户都被纳入短信、微信气象为农服务群组。在群里,气象部门结合天气特点和农作物发育程度,每周发布农业气象服务周报,每天发布近3天的天气预报;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提前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同时,气象部门派出服务人员深入粮田,调研粮食作物生产情况,为种粮大户提供气象建议,指导其做好粮食作物的田间管理。
强降雨过后,从7月至今,湖南多地又出现持续高温干旱。衡阳全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全天候蹲守作业点,抢抓一切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最大限度缓解干旱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气象科技支撑。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近年来,“粮食重地”衡阳多次创造了水稻种植新纪录:2020年11月2日,在衡南县清竹村进行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达到亩产1530.76公斤;2021年10月17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在衡南县开展南方稻区双季亩产测产验收,亩产达1603.9公斤。全力服务保障粮食安全,是湖南气象部门的光荣传统。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湖南气象部门上下无比振奋,同时感到重任在肩。报告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湖南气象干部职工将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部门优势,采用“互联网+”等新技术,优化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最大程度发挥气象保障粮食安全的服务效益,让馥郁稻香飘至千家万户。
来源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作者 | 曾彦彦 梁潇 李辉 阳艳
图片来源 | 衡阳市气象局
编辑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大淼 叶奕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