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了,台风依然多!
关于秋台风,气象上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将6月至8月生成的台风称为夏台风,9月至11月生成的台风称为秋台风。
统计显示,秋季依然是台风活跃季,9月台风生成个数仅次于8月,台风登陆数量在全年排第三。
从1949年至2020年台风大数据可以看到,从生成台风个数上看,夏台风和秋台风旗鼓相当;但从登陆数量看,秋台风明显要少于夏台风。这是平均状态,个别年份也有秋台风登陆个数明显多于夏台风,如2010年,9月就有4个台风登陆我国,而整个夏季只有2个台风登陆。
其中,1966年和1967年9月生成台风最多(9个),1961年生成台风最少(2个),2010年9月登陆我国台风最多(4个)。
秋台风比夏台风更强!
很多人认为,秋天了,天凉了,台风也会相对弱一些,但事实并非如此。
统计显示,台风强度排行前20名中,秋台风占11席,而且强度最强也是秋台风,排行榜前7中有5个属于秋台风。
另外,秋台风的平均巅峰强度和平均登陆强度均比夏台风略胜一筹。值得一提的是,秋季生成的超级台风个数以绝对优势碾压夏台风。
那么问题来了,天转凉了,秋台风为何还能变得如此强大?主要是由于秋台风绝大多数生成在西北太平洋洋面,那里距离陆地远,给予了它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加之此前洋面经过整个夏季阳光的加热作用,已经积累了很多热量。初秋时节,阳光直射区向南移动过程中再次加热热带海洋,使得海洋热量达到顶峰,所以强台风更容易出现在这个时间。
与夏台风相比,秋台风生命史普遍较长,有利于台风强度的发展。此外,秋季,台风受南海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尽管秋台风体积普遍不太大,但是台风结构的对称性更好,容易发展得更强。
秋台风登陆点最北为上海
数据显示,70多年来,登陆我国的秋台风,登陆点要比夏台风整体偏南,最常登陆地为广东,其次是海南和福建,登陆点最北到上海,登陆上海的两个台风登陆强度都不算强。
秋台风登陆点相对偏南,主要是由于进入秋季后,影响台风路径的副热带高压开始东退南移,台风的移动路径也较夏季向偏南方向调整。
1949年以来,仅有5个台风正面登陆上海,分别在1949年、1951年、1959年、1977年、1989年登陆。
秋台风路径往往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秋季,西风带系统、副热带高压、赤道辐合带等各方力量都处于博弈状态,有时很难分出明显胜负,因此台风移动路径和强度会更容易多变一些。历史上有3个台风被列为“路径最复杂台风”:1986年第16号台风“韦恩(Wayne)”、1991年第19号台风“耐特(Nat)”以及2001年第16号台风“百合(Nari)”。其中,“耐特”和“百合”为秋台风,“韦恩”生命史的后半段也在夏末秋初。
值得一提的是,秋季冷空气开始活跃,秋台风影响期间,若有冷空气配合,可能激发出更强的降水。2013年,台风“菲特”登陆福建,与南下冷空气结合,给登陆点北部的浙江余姚带来了罕见特大暴雨,影响极大。
来源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编辑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