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黄山环卫工人李培生和迎客松守松人胡晓春回信,充分肯定他们在平凡岗位中创造的不平凡业绩,勉励他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光和热。
这封回信,让胡晓春守松12年的故事广为人知。但鲜少有人知道,守护迎客松这12年,也让他锻炼成为一位业余“气象专家”。
胡晓春手持望远镜,正在检查迎客松状况。
“松树干死不下山,柳树淹死不上山。”胡晓春对记者说,守护迎客松与气象关系紧密,松树根部不能有积水,长时间积水极易造成烂根,清沟排水和加固支撑是应对持续性降雨和大风的必修课。
“每次巡护工作结束后,我都要回到小屋,详细记录迎客松生长数据,以及当天的气温、风力、湿度等信息。12年来,我已经写下70多本、累计超过140万字的《迎客松日记》。久而久之,我自己也对防范气象灾害产生兴趣,遇到大风天气该如何应对,大雨过后怎样确保土壤不流失,季节更迭需要加强哪些防护……对于这些问题,我早已谙熟于心。”胡晓春自豪地说。
今年2月6日至7日,黄山景区遭遇持续降雪。黄山气象管理处提前发出暴雪预警,胡晓春和迎客松保护先锋队在微信工作群接到预警后,立即展开行动,认真落实迎客松24小时值班监测制度和“白天不间断、夜间轮班巡监”要求,经过4个小时奋战,顺利完成对迎客松的加固支撑保护。
“气象部门不仅在微信群里及时发布暴雪预警,还给我们提供重要气象信息专报,为迎客松的支撑保护争取宝贵时间。”胡晓春回忆。2004年,黄山气象管理处在迎客松保护区域内设立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迎客松周边的温度、降水量、风向风速等。“这些实时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守护了迎客松,如果没有你们的数据支持,我们不能确保整个管理系统万无一失。”胡晓春告诉记者。
相比雨雪,雷电是更为直接的威胁。“一到汛期,黄山就面临着严重的雷电威胁。历史观测资料显示,黄山风景区年平均雷暴日为40多天。”黄山气象管理处副处长刘承晓介绍,每年3月至11月,景区都会进行专门的防雷检测。
“只有拿到气象部门的防雷检测报告,才能确认迎客松的防雷系统是安全的。”胡晓春说,此外,只要接到雷电预警,环卫工、防火员、安全员等就会行动起来,确保景区安全无虞。
黄山气象管理处每年都会对景区内的重要设施防雷装置进行定期检测,并联合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安监等部门定期组织开展防雷科普宣传和安全培训。作为气象灾害部门联动防御的“发令枪”,黄山气象管理处还依托新一代天气雷达第一时间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景区管委会、旅游、综合治理等部门积极响应,科学管理调度,确保景区安全。
截至目前,黄山风景区已连续43年未发生森林火灾。近年来,安徽省气象局和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在黄山脚下建设了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多次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为景区缓解旱情、降低火险等级、增加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山气象管理处还开展了景区负氧离子普查,将日出、日落、云海等气象景观预报纳入常规气象服务工作,深入挖掘黄山气象旅游资源。
总书记的回信,不仅给了胡晓春鼓舞,也在黄山气象人中引发热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给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基层工作者的关心和关爱,让同在黄山风景区工作的我们深受鼓舞。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意志品质,坚定理想信念,结合黄山实际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为黄山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提供保障。”黄山气象管理处副处长姚蒸蒸表示。
来源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编辑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