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系我们
中国气象数据网APP
微信
中国气象数据网
微信号
扫一扫,立刻关注
我的数据筐 
站内信
开通PLUS会员
PLUS会员是为用户打造的增值服务,满足用户高需求。开通PLUS会员后,用户可享有如下功能和特权,如想了解更多PLUS会员服务内容,请点击PLUS会员首页(http://data.cma.cn/plus/index.html
注册登录
用民族语言开展气象服务?汛期“刚需”

每年汛期,都是各地雨情、汛情、险情最集中发生的时期。极端天气、次生灾害多发频发……我们的气象预警预报及防灾避险知识能否做到每个人不仅收得到,而且听得懂?


聚焦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多地气象部门探索采用民族语言开展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生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也书写着民族一家亲的情谊…….

1

湖南古丈
苗语预警进苗寨

“今天半夜会有强降雨,请把车子都停放在高处,个人要密切注意雨势,万一有危险情况,马上报告并迅速转移!”

时间回到6月4日晚,在“默戎奇迹”的发生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一条以普通话+苗语的“特制版”气象预报预警信息,通过“村村响”大喇叭循环交替播放,提醒当地居民注意防范强降水。


默戎镇山清水秀,但地质灾害隐患点众多,每次复杂性天气过程来临之前,这样的语音提示,都会通过大喇叭回荡在各个村落。


据默戎镇副镇长杨鹏介绍,这是镇里熟悉苗语的党员干部为苗寨里一些对普通话不太熟悉的老年人特意录制的。除普通话和苗语之外,还有本地方言、其他民族语言的版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就会多次重复播放。

他告诉记者

镇里地灾隐患点较多,很多老人不识字,又只会说苗语,如何才能让他们最快地接收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和主动避险,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九龙村干部龙道生会说苗语之后,他们忽然就有了好主意:“既然听不懂普通话,那就专门为他们录一个苗语的版本!”


说干就干,“特制版”预警信息出炉后,先在九龙、万岩、龙鼻嘴等苗族老人居多的村落试行,获好评后迅速在全镇推广起来。

6月4日晚至5日凌晨,古丈县遭暴雨过程袭击,小时雨强超过50毫米。此次强降水过程前,县气象局与乡镇密切联系,通过“村村响”大喇叭滚动播放了多次双语版气象预警信息,村民接到预警后,提高了警惕提前做好了防范。强降水开始前一个小时,镇村干部全体出动奔赴一线,对镇内地灾隐患点、中小河流、山塘水库等展开全面巡查。

image.png

此次暴雨过程中,县气象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为县委县政府、防汛相关单位及各乡镇防汛责任人提供滚动更新预报服务,并于5日凌晨电话叫应默戎镇干部,再次提醒加强防范。接到信息后,镇村干部们冒雨及时转移隐患点村民28户55人,为抢险工作赢得了最佳时间。


民族语言预警,加上湖南的“叫应服务”,在今年汛期的防灾实践中,效果显著!当地民众的生命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2


贵州福泉
“双语”服务助增收
6月15日下午,在贵州省福泉市仙桥乡仙桥村特色产业花菜种植示范基地,菜农们正在田间把一颗颗花菜苗搬运、挖刨、移栽,大家分工合作、井然有序,一串串清脆爽朗的欢笑声在田间回荡。

16时30分,村里的双语(汉语+苗语)大喇叭准时响起:

各位乡亲们,现在播报雨转晴天气预报:预计6月16日至18日,以多云天气为主,大家抓紧做好农作物管护,及时喷撒农药!

说起村里大喇叭的苗汉双语气象预报预警播报,村民阮洪梅竖起了大拇指。她告诉中国气象报记者:


通过大喇叭广播了解天气特别方便,每天我们在田里就能知道天气变化,双语播报家里的老人也能听得懂。前不久,我们就根据播报的天气预报,及时抢晴收割油菜,避开了雨水影响。


曾几何时,在当地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许多老年人不太熟悉普通话,如何把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也惠及到他们,是当地气象部门一直挂心的事儿。

利用应急广播大喇叭进行“普通话+少数民族语言/方言”气象播报的特色服务,正好解决了预报预警信息在偏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传播难的问题。

如今,市气象局和辖区内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村镇都建立了点对点服务模式,每天通过手机短信将气象预报信息发送给村支书/村主任以及驻村第一书记。收到信息后,村里组织人员进行天气播报,提醒村民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如遇到重大灾害性天气,村支书会在第一时间通过应急广播进行双语预报预警播报,提醒村民做好防范,大大提升了村镇的防灾避险效率。


除了防灾避险外,双语服务也有力保障了农业生产。仙桥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吴锦宽说


我们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每天也会通过双语广播,把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及时传达给种植户,如果有灾害天气,大家提前就能做好应对,心里就更有底了。

今年1月30日夜间至2月2日,牛场镇水源坝区出现大到暴雪。市气象局严密监测、及时预警,第一时间提醒大棚种植户等做好铲雪、除雪工作及越冬动植物的防寒保暖。


接到预警通知的贵州润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及时采取措施,对300亩羊肚菌加盖保温膜,加固大棚支撑结构,在降雪过程中组织附近村民清除大棚顶部积雪,确保羊肚菌正常出菇,有效降低了暴雪天气带来的经济损失。


截至目前,福泉市已建应急广播系统20套,覆盖全市8个乡镇20个村居,基本实现少数民族村寨应急广播系统全覆盖。双语气象服务的运行,在守护当地民众安全、促进当地产业增收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故事,也不仅仅发生在南方、在汛期

3


内蒙古锡林郭勒
草原大哥成天气预报“铁粉”
内蒙古自治区面积辽阔,畜牧业是牧区广大牧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产业,当地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干旱、暴雨、沙尘暴、暴雪等灾害时有发生。对牧民来说,户外放牧、接羔保育、棚圈保暖等环节对天气变化尤为敏感。


据统计,牧区的许多牧民是蒙古族,部分群众主要使用民族语言交流。用蒙古语开展牧业气象服务,对于保障牧民生产生活、减少气象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4至2015年,自治区气象部门先后建设了蒙古语自治区气象局门户网站、蒙古语版公共气象服务网,让广大蒙古族群众享受到蒙古语信息化发展所带来的便民成果,确保气象服务信息收得到、看得懂自治区气象部门与内蒙古电信合作开发双语气象服务手机,借助移动互联网为广大蒙古族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气象服务。

image.png

每年的3至4月,是草原重要的接羔保育期,决定着牧民这一年的收入。每逢这个关键时期,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深入牧户实地调查,为牧民提供(旬、月、日等多时间跨度)的天气条件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在牧区,牧民家之间的距离常常超过10公里,通电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家住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的额尔敦朝鲁大哥家通电较早,每天都可以收看用蒙古语播报的天气预报节目,每当有重大天气的时候,他就会及时通知周边的牧民,大家也经常打电话询问他天气情况。所以,朝鲁大哥被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天气预报阿哈(阿哈,蒙古语哥哥)”。


朝鲁大哥告诉记者,正是几年前的一场经历,让他坚定了每天都要收看天气预报:


那是2019年2月的一天,一大早我和往常一样将家里的牛羊放出去吃草,当听到收音机里天气预报说晚上会刮风、下大雪后,我和父亲建议赶紧把羊群圈起来,当时看着外面的大晴天,父亲还让我放心不会有大事儿。


左思右想,朝鲁大哥还是决定听预报的,“偷偷”将羊群赶回了自家的羊圈里。就在大部分羊群已经回圈,只剩一些调皮贪吃的羊还没有进去的时候,草原上刮起了“白毛风”,那一次的雪灾给牧民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因当时正值接羔保育期,周边除了朝鲁家,其他牧民家的羊群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丢失和冻死。


自那之后,朝鲁大哥一家成了天气预报的“铁粉”,逢人便说“要每天看天气预报”。他说:“草原上的牧民离不开气象信息,如果一场雪灾突然到来,没有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的话,牛、羊、马可能会被大面积冻伤、冻死,给牧民造成巨大损失。”


用民族语言开展气象服务
只是气象部门
推动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
一个缩影

他们,全力护佑一方安澜
以实际行动
发挥趋利避害引导作用
为各族群众呵护美好生活


来源 |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编辑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钊


Copyright 2005-2017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_mail : datacenter@cma.gov.cn
扫码登录
账户登录
二维码失效
点击刷新
登录手机中国气象数据网扫描二维码
立即注册 更快 更安全
第三方登录
我的订单
我的数据筐
我的收藏
用户反馈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