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联合国第六期《全球降低灾害风险评估报告-面临风险的世界:变革治理,建设有韧性的未来》(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包括引言和面临挑战、偏见与沟通在降低风险中的作用,迈向更有韧性的未来三部分。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构建新的治理体系,以更好地应对人类面临未来的系统性风险。
在当今愈发拥挤且互联的世界中,灾害风险系统性愈加显现,面临的现实是灾害影响越来越多地跨越地域、领域和部门,不确定性日益增加,需要对降低和抵御风险的路径增加理解。改变现有治理体系,通过提升风险预警能力和遭遇灾害后的复原力,降低灾难影响的脆弱性和暴露度,及平衡灾害防御中存在的不平等等,可以有效提升治理效果。
报告主要内容基于2015年联合国通过的关于减灾、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的三个关键性全球协议展开。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为报告撰写了序言,指出,“没有什么比灾难更能破坏可持续发展,它们可以在瞬间摧毁数十年的进步,理解和管理灾害风险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报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前景再次提出了警告,认为人类对风险认知的短视思维,将使我们陷入“螺旋式自我毁灭”。每当一场重大危机过后,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社会应对能力的脆弱性得到了解决,反倒会使人们因走出了困境而盲目自信,因淡忘教训而再次降低对风险的警惕,最终在循环往复中面对更大的灾难。
近期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正是短视思维和风险意识缺乏的典型案例。尽管有警告和数据表明疫情风险已超越阈值,但因准备严重不足,最终加剧了难以控制的疫情传播和危害。目前可见的潜在风险因素,都将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每年发生350至500起中大规模灾害,根据预估,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升至每年560起,即每天发生约1.5起。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造成极端天气事件的持续增加。在灾害发生率不断提高和强度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和政策制定者要整体考虑如何发展治理体系,在一个各类事件会造成连锁影响的风险时代,必须打破孤立思维,代之以系统性的综合方法,并大幅增加对提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投资。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科学可以提供帮助,设计可行的途径,测试可能的选项,分析各种选项的利弊等。但在复杂世界中存在太多变量,没有一个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难以预测的未来。因此,报告特别强调要将人类已有的经验与科学家设计的全球模型相结合,谨慎地分析各类数据,以支持对各类系统性风险的理解并做出最优决策。
为摆脱“螺旋式自我毁灭”困境,报告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
首先,在思维认知上,要提升对降低灾害风险所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积极认识;其次,加强整体系统设计,将人类面临风险时如何获取足够的信息并做出正确决策的因素纳入发展体系;三是政府和金融投资部门必须实现跨领域合作,帮助可能受到灾害影响的人摆脱困境。
具体而言,需要改变现有的治理体系和发展衡量指标,将可持续性、生态系统价值、对气候变化影响、理解和揭示潜在风险等一并作为投资体系需要考虑的要素,这关系到财务和治理体系的重构,核算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成本。如果资产负债表中不能包含生态价值、生命损失等因素,或评估周期仅以年度来核算,则资本投入和治理决策都将缺乏完整性,在应对潜在风险面前出现功能缺失,难以奏效。
从报告中,可以了解到对人类所面临各类系统性风险的分析、各国共同应对风险所达成的共识基础、对风险认知的短视思维及后果、在协调行动中存在的问题、改变现状所应采取的措施和行动、为应对未来系统性风险所应构建的治理体系等。报告中列举的可供参考借鉴的大量案例和信息,是联合国组织各方面专家通过系统分析研究取得的高质量成果,也是一个关于人类如何应对风险与灾害的系统性报告,应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决策部门和相关人员的重视,并结合本国实际,采取积极措施和行动,为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切实努力。
作者 | 许小峰
编辑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