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物的重要性不必再强调,而由于气候变化与食物的密切关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 (AR6) 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也在第五章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基础上,AR6给予了包括农牧交错系统、农林交错系统等混合系统更多关注,而且不单纯集中在对粮食生产系统的评估上,还关注到气候变化对于粮食系统相关生产或资源的交互作用,比如延伸到整体的粮食生产、运输、消费结构乃至消费习惯等方面,对食物系统评估更加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AR6 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科学视角,比如如何考虑影响中的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作用,因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本身有很多人类管理活动,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结果是气候变化与人类管理综合影响所致。
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给农牧业、林业、渔业和水产养殖带来压力,满足人类需求所做努力的困难加大。在过去50年中,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暖减缓了中低纬度地区农业生产力的增长,气候变暖对作物和草原质量以及收成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许多温带和寒带生物群系中,变暖和干燥的条件增加了树木死亡率和森林扰动;海洋酸化和变暖已经影响了养殖水生物种。
同时,极端天气气候对食物系统的“施压”也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其影响了农牧业和渔业的生产能力,对粮食安全和人口生计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干旱、洪水和海洋热浪会导致食物供应减少,价格上涨,威胁到数百万人的口粮、营养和生计。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也在增加。AR6分析其负面影响时指出,未来气候变化对食物生产、供应和营养质量的影响,将增加面临饥饿、营养不良和饮食不当死亡的人口数量。农业、林业、渔业和农产品的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分布将发生改变,包括人畜共患病,食品安全受到负面影响。但是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气候变化对于食物系统的影响并不全都是负面的,这需要客观认识气候变化影响的正负作用,积极采取适应行动,降低脆弱性,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品质。
AR6认为,适应措施在减少气候影响方面是可行且有效的,不过,还不足以抵消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且达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同时,基于生态系统自身的适应途径,可增强对气候变化的抵御能力,并带来多种协同获益,但因社会-生态-环境条件不同,综合利弊和收益成效各异,需要科学考虑做到趋利避害并举。
这也给研究者和决策者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影响的检测与归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的细化评估、挖掘具有气候影响恢复能力的适应途径并将其纳入社会经济要素考量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来源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作者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赵晓妮
专家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居辉
编辑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全媒体记者 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