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气气候对经济社会和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愈发明显,尺度多元、层次多面。在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气象工作相关话题不仅引起代表、委员关注,多位部长在接受采访时亦频频提及。
他们是谁
涉及了哪些气象工作
气象部门对此又做了哪些准备
中国气象报记者为您梳理
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他提出,中国对南太岛国有一份特别的关注和支持。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举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回答“双碳”政策的落地情况时说:
此外,何立峰强调中国是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缔约国,说到做到、有诺必践,通过扎扎实实推动“双碳”的实施,体现中国是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3月5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受疫情、灾情叠加影响,粮食安全、粮食危机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各方迅速行动保障夏粮生产,加之冬前、今春几场雨雪提供了有利条件,整体而言利于夏粮生产丰收,我们有能力保障14亿中国人民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
日前已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气象保障服务工作视频会议,印发《全力以赴保夏粮丰收气象服务工作方案》,部署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和保夏粮丰收气象服务工作。
全国各级气象部门主动对接需求,进一步强化监测预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场“部长通道”。“我国地理气候条件特殊,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由此带来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水利部部长李国英概括当前中国水情情况。
面对极其严峻的汛情、旱情,李国英表示,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工作,发现险情坚决做到“抢早、抢小、抢住”,坚决守住水利工程安全防线。
3月3日,中国气象局召开2022年全国汛期气象服务动员会,对做好今年汛期气象保障服务作出部署:
做好防汛减灾气象保障服务
做好台风防御气象保障服务
做好强对流天气防范应对气象服务
做好抗旱减灾气象保障服务
做好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
做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防灾减灾气象保障服务
过去一年,科技工作对推动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3月8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介绍,科技政策扎实落地,是今年工作的重点和主线。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创新是引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必然要求。
2月28日,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中国气象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年)》,紧紧围绕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瞄准气象强国建设目标,聚焦气象现代化关键核心技术,提出强化气象战略科技力量、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重要任务。
来源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作者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吴卉 文科 叶奕宏 赵晓妮
编辑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亮 吴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