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全球气候系统中气候要素的平均态变化,二是变化的幅度发生改变,即气候变率发生改变,就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增强。
这段时间,南方不少人可能都有同一个疑问:雨雪湿冷究竟几时休?虽说降雪拉满了冬日的氛围感,但春节假日期间,受持续阴雨雪天气影响,南方大部气温将较常年同期偏低;除华南外,多数地区日最高气温不到10℃,贵阳、武汉、长沙、南昌等地的日最高气温最低时仅有2℃左右,湿冷是“躲也躲不掉”。
而每当出现大范围极端寒潮或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大家可能都下意识地生出疑问:气温都这么低了,全球气候变暖是真的吗?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也非一两次低温雨雪或寒潮天气过程就可以改变的。
例如,2008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2008年1月全国平均气温(-6.6℃)虽然较常年同期(-5.9℃)偏低了0.7℃,是1986年1月以来的最低值,但这个气温仍然远高于1977年1月和1955年1月(1977年1月全国平均气温接近-9℃,1955年1月低于-8℃)。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期间,日最低气温并没有降得太低,如1月份安徽省仅有5个市县的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但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一场寒潮袭来会使长江沿岸地区的最低气温普遍下降到-10℃以下。
从自然现象上来看,1977年冬天长江沿岸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几大湖封冻了7—10天,1955年冬天洞庭湖也出现大范围冰冻,岳阳楼下最大冰厚达1米。20世纪80年代以来,即使是在2008年1月,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这些大湖也都没有出现封冻现象。
那么,为什么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仍然会出现一些低温事件?
这是因为,气候变化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全球气候系统中气候要素的平均态变化,二是变化的幅度发生改变,即气候变率发生改变,就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增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虽然从总体上看,暖事件呈增多增强趋势,而寒潮、极端低温等冷事件的出现频率总体呈降低趋势,但并不意味着冬季就不会出现低温天气了,极端冷事件仍然有可能出现。
这里我们可以打个比喻: 如果把全球气候系统比喻成钟摆,其左右摆动的极点位置代表冷暖事件的程度,那么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个钟摆的左右摆动幅度会加大,极端热事件和极端冷事件都会有出现的可能性,只不过极端热事件出现的频率将更高、强度也将更大。但对相对出现少的极端冷事件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做好相应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