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当我们仰望星空时,遥远的宇宙静谧深邃。然而,宇宙其实每时每刻都充斥着大量的能量爆发。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宇宙射线、伽马射线和高能中微子等粒子流作为中子星、黑洞等巨大能量的载体,离开源头星系,穿过星系际介质,再进入银河系,最终冲向地球。
揭秘宇宙射线构成 1912年,天文物理学家维克多·赫斯乘坐热气球飞行到离地面5.3千米的高空,探测到电离室内的电流随海拔升高而变大。起初他认为辐射来源是太阳,但他在夜间仍探测到高空的高电离率时,得出结论:有一种来自地球外部空间的高穿透力射线进入大气层,从而产生了高空电流,后来这种射线被命名为“宇宙射线”。 宇宙射线本质上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微观粒子,主要由核子构成,其中包括约87%的质子、12%的α粒子,少量原子核和极少量的重元素原子核,以及电子、伽马射线和中微子等。在宇宙射线冲向地面的过程中,地球大气层损耗了它们绝大部分的能量。宇宙射线要想到达地面,需要穿过由高密度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近地大气。大气中气体分子的密度使得离子(即带电粒子) 的平均自由程异常的小,那些进入近地大气的宇宙射线会被气体分子快速捕捉,这也同时使得进入近地大气的宇宙射线发生再电离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所以当它们到达地面时,已经变为能量极低的粒子流,因此很难被检测到。 来自宇宙深处的信使 寂静空旷的宇宙深处,时时刻刻都有人们看不见的宇宙射线穿梭。如今,人类仍然不能准确说出宇宙射线的源头,但普遍认为它可能来自超新星爆发或遥远的活动星系。尽管宇宙射线能随时抵达地球,但在大气层和地磁场的保护下,大量能量偏低的宇宙粒子被磁层阻挡、被大气吸收,从而让笼罩在宇宙射线下的地球免遭辐射损伤。 宇宙射线联系着宏观宇宙和微观粒子,解析宇宙射线,不仅能了解它携带的宇宙形成、天体演化等宇宙起源奥秘,了解未知星系构成,还能提前捕捉和分析可能面临的空间天气灾害。我国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站就可以利用宇宙射线作为太阳活动和地球“空间天气”的“晴雨表”,开展空间天气、灾害预警、空间探测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应用,为大气科学、地球科学等研究领域提供综合研究平台。 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说:“宇宙在我们体内,你我皆为星尘。”在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海子山上,位于海拔4410米的高处,有一个占地面积达1.36平方公里的巨大“圆盘”。它可以接住从外太空撒向地面的带电粒子,当粒子穿过大气落到“圆盘”上时,科学家们可以借此揭秘出粒子随身携带的信息,拨开笼罩在神秘宇宙上的迷雾。这个“圆盘”名叫“拉索”,全称为“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就是它,将渺渺人类与浩瀚宇宙连在了一起。“拉索”所处位置海拔高、空气稀薄,可以减少大气对宇宙射线的影响;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对实验需求也能最大限度满足。2021年5月,“拉索”在银河系内发现多个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并记录到能量达1.4拍电子伏的伽马光子 (拍=千万亿),这是人类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它开启了宇宙射线研究的新时代。 “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永远都在探索的征途之上 宇宙射线的发现,为人类认识未知宇宙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随着研究深入,人们发现这个神秘的天外来客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有科学家认为是强烈的宇宙射线辐射导致恐龙灭绝;有科学家认为宇宙射线可以引起生物遗传物质变异,直接导致物种进化;也有科学家认为宇宙射线影响云和雷电的形成,进而影响地球气候甚至全球变暖。无论如何,宇宙射线是地球和人类无法摆脱的客观环境,我们应了解它并趋利避害,把它当作了解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针而善加利用。 广袤的宇宙包含了无穷奥秘,而我们永远都在探索的征途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