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系我们
中国气象数据网APP
微信
中国气象数据网
微信号
扫一扫,立刻关注
我的数据筐 
站内信
开通PLUS会员
PLUS会员是为用户打造的增值服务,满足用户高需求。开通PLUS会员后,用户可享有如下功能和特权,如想了解更多PLUS会员服务内容,请点击PLUS会员首页(http://data.cma.cn/plus/index.html
注册登录
气象灾害风险加大,文物建筑何以安好?
作为千百年来优秀文化传承中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以及人类同大自然作斗争的幸存者,文物古建筑中也藏着与气象灾害“过招”的故事。眼下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文物建筑面临新的“生存”挑战。

今年汛期,“河南文物局局长哭了”一度登上热搜。

7月以来,河南省经历了多轮降雨天气过程,极端强降雨大风天气频现,少林寺水流成河、龙门石窟水位满溢、商城遗址部分倒塌……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遭遇不同程度险情。

全球范围内,此类事件也屡屡出现。

在全球气象灾害风险加大的形势之下,文物建筑何以安好?

气象风险如何影响文物?

影响文物和古建筑保护的因素很多,其中,是一个重要因素,包括雨水、空气凝结水、江河水、湖水和海水、地下毛细水等,均可以不同方式影响文物和古建筑。

以雨水为例,降水“过分”增加可能对文物造成直接冲击破坏;另外,暴雨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土体坍塌等地质灾害,对文物造成破坏。“暴力”的水,还体现在强降雨后江河、湖水猛涨的冲击和台风等导致的海浪长时间拍打,进而损毁或淹没临近水体的文物古迹。

除此之外,酸雨、空气中凝结的水汽和地下水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可见,文物保护既要防止水漫金山式“暴力”暴雨洪水冲击,还要防止润物细无声式“蚕食”破坏。

躲开了水的冲击和侵蚀,建筑类文物还需要面对雷电带来的直接伤害。

雷击“偏爱”高大建筑物,故宫院内高耸的屋脊、飞檐翘角上的吻兽,加上故宫位于古河道上,周围的金水河使故宫下垫面土壤电阻率低,这些都是“招雷的主儿”。

沙尘等空气中的颗粒物也会对建筑、塑像、壁画等文物造成不利影响。


古今智慧融合,为文物安全加码

大部分文物历经漫长岁月,饱经风霜,承灾能力弱,需要更细心和周密的保护、修复和管理。

故宫的排水系统堪称经典。一是故宫排水系统密布,每个院落都有3‰的坡度,且各院落都有独立的排水沟。二是有护城河和金水河,积水能通过排水管网快速排到金水河里,再由金水河排到护城河。可见,明朝在建造宫殿之初,匠人就设计了相对完备的排水功能。

历经1300多年的布达拉宫也有传统的防雷术,大殿顶部用铜、金等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在金顶之下采用栓接和铆接相互连接,既实现了外表美观,又巧妙利用了金属结构雷电流接闪作用。另外布达拉宫整体以石木结构为主,墙体由白玛草混合当地泥土堆砌而成,既坚固又防火。

不难看出,室外文物历经千年而留存于世,其本身就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融合古人的智慧,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文物保护,我国文物部门、科研单位和气象部门正在携手努力。敦煌研究院、敦煌市文物局利用气象信息,已初步实现敦煌文化遗产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布达拉宫和故宫等巧妙利用原有防雷设施,结合当今先进手段,形成了完备的防雷网络;龙门石窟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在石窟减灾保护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尽管如此,我国作为一个文物大国和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室外文物和古建筑保护仍然面临着困境。由于大多数古建筑周围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等较为复杂,导致防雷装置安装和施工难度大,此外安装避雷装置会对文物建筑的原貌会产生一定影响。近些年来,民间古建筑保护难度加大,经费缺乏、认识不到位等,使得一些古建筑缺少有效保护。

另外,我国针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应对紧急情况或特殊情况的措施还存在不足,尤其是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政策保障、修缮工程的监督管理和预防性措施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因此,专家建议加强室外文物应急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建设,深化部门协作,鼓励民众参与,并利用现代科技保护和管理文物,使文物和古建筑在中华文化瑰宝传承中永不消逝、代代相传。


Copyright 2005-2017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_mail : datacenter@cma.gov.cn
扫码登录
账户登录
二维码失效
点击刷新
登录手机中国气象数据网扫描二维码
立即注册 更快 更安全
第三方登录
我的订单
我的数据筐
我的收藏
用户反馈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