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与冷湖,一个天、一个地,如何被联系在一起?在“湖”上也能研究天文和行星么?冷湖其实是一个小镇,而且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
它坐落于中国无人区中部、青藏高原北缘。传说当年地质队来此考察,在当金山南麓发现了一个无名湖泊,水至冷,就直呼其为“冷湖”,这就是“冷湖”地名的由来。当初的地质勘查发现了石油,把这块“冷地”直接带“热”,一时风光无限。但是随着石油资源枯竭,冷湖再度回到几乎无人的状态。
虽然热度不再,但是对天文学家而言,这里有着无比优质的星空。
从1609年伽利略首次将自制的光学望远镜对准星空开始,天文和行星光学望远镜的口径从几厘米提升到了十米量级,我们能将行星看得更加清晰,也能看到更深远的宇宙。但受到我们头顶的大气层的影响,大气湍流严重干扰光辐射的传输,降低了光学观测分辨率,红外光学观测还受到水汽吸收的干扰。
因此,大型光学望远镜几乎都集中在世界上少数几个地方,例如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夏威夷的莫纳凯亚山、西班牙的加纳利群岛和南极的冰穹。
不难发现,已有的光学台址都分布在西半球,整个东半球有巨大的空缺。国际天文和行星科学界都寄希望在中国能找到世界级的光学台址。但越是万众瞩目的期待,实现起来往往难上加难。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飞表示,高质量晴夜数,天空背景亮度,大气稳定程度,位置、物流和基础设施条件以及暗夜星空的长期保护政策都是衡量优良光学台址的主要指标。
高质量晴夜数和暗夜星空的长期保护政策限定了台址一般只能位于人烟稀少甚至无人区光污染少的地方,比如广袤的中国西部地区。一直以来,青藏高原高海拔和人口稀少的优势,被国际和国内天文与行星科学界寄予厚望。
中国天文界曾组织开展西部选址项目,通过历史气象资料分析(日照、降水)和实地勘测等,初步发现了一些候选台址,如四川稻城、西藏阿里、新疆慕斯塔格等,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之处,如水汽含量、光污染、可到达性等。
冷湖也很早进入了天文选址的视野,因为这里除了夜空晴朗和日照充沛之外,还具有比上述地区更优越的交通便利和区域安全条件。
2017年底,冷湖为寻求经济发展转型,依托星空资源发展文旅产业,邀请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邓李才赴冷湖考察,首次踏勘了位于冷湖东部的赛什腾山,壮美绚丽的星空令人震撼。方圆百公里的无人区,使得这里几乎无光污染,非常适合建设天文台。
去过青藏高原深度观光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视觉在天堂,身体在炼狱!赛什腾台址质量监测数据有多么令人兴奋,赛什腾山给人的观感有多么雄壮巍峨,获取数据的历程就有多么举步维艰!团队克服高海拔高寒缺氧等重重困难,成功建成关键台址参数测量平台。
何飞表示,3年连续监测发现,冷湖台址的光学观测条件全面优于青藏高原其他选址点,完全可以与国际公认的最佳天文台址比肩。
在这里,优质晴夜时间(可开展精密光度测量)占比达70%,外加大约15%的部分有云的光谱观测时间,每年观测可用的时间达300天;夜间可沉降水汽柱密度在2毫米以下的时间占比优于美国的夏威夷天文台(54%),远优于智利和其他地区的大型光学天文台;赛什腾山海拔4200米台址点的大气视宁度中位值0.75角秒,与夏威夷持平,优于智利和其他地区的大型光学天文台;夜间台址点气温起伏(峰谷差)中位值仅为2.4℃,这也意味着地面层的大气非常稳定。所有这些台址参数都证明冷湖赛什腾山是世界一流的光学天文台址,成为我国为全世界贡献的天文和行星科学的战略资源。
在今天的赛什腾山上,已有若干科学级天文望远镜与青海省地方政府签约落户。冷湖赛什腾山正在成为我国光学天文观测与研究的沃土,国际天文界对青藏高原台址的期冀正在逐步变成现实。地上冷湖,天上星空,通过一台台望远镜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未来已经到来,冷湖不再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