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复杂地形影响,中亚干旱区的三个气候分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干湿气候变化与气候分区密切相关。
中亚干旱区是全球最大的非地带性干旱区之一,该区域既是气候变化敏感区,也是全球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亚干旱区的气候干湿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以下简称“沙漠所”)的最新研究显示,中亚干旱区干湿气候呈南北反相变化趋势,即北部变干、南部变湿。
这种变化趋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划分三个气候区中亚干旱区气候差异明显
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区域内山盆交错分布,荒漠与绿洲共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指出,随着全球变暖,中亚地区干旱频次增加、强度增强。研究中亚地区干湿气候变化特征,对该地区水资源安全、生态系统适应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中亚干旱区作为我国天气上游关键区,对我国西北及东部地区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和区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对中亚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有利于为防灾减灾、合理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沙漠所中亚气候研究团队基于柯本气候分类法、降水分布格局和干旱指数等,对中亚干旱区进行气候分区,将其划分为中亚北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以夏季降水为主;西南部的干旱沙漠气候区和东南部的类地中海气候区,这两个区域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
中亚干旱区的三个气候分区受不同的大气环流影响,其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主要受中纬度西风环流影响,而干旱沙漠气候区和类地中海气候区主要受低纬环流系统影响。
由于中亚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于典型的山盆结构,受地势差异影响,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山地、绿洲和荒漠。各气候分区也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主要为草原平原区,区域内有图兰平原;
干旱沙漠气候区主要为沙漠,区域内有卡拉库姆沙漠和克孜勒库姆沙漠;
类地中海气候区主要为高山区,区域内有帕米尔高原
02
南北气候大不同干湿气候变化与气候分区相关
研究显示,中亚干旱区气候存在空间差异性,那么这种差异是否导致干湿时空变化?
对此,研究团队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作为量化干湿变化的指标,分析了1961年至2015年中亚区域干湿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中亚干旱区干湿气候呈阶段性变化特征。其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干旱沙漠气候区和类地中海气候区分别在1978年、1994年和1970年测出干湿气候变化的突变点。
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中亚干旱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气候变干,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变湿。其中,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历了比较严重的干旱,1975年中亚发生干旱的覆盖率达60.9%。
在中亚干旱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尺度上,1961年至2015年,由于潜在蒸散量减少和温度升高,中亚北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呈偏干趋势,1961年至1978年期间表现最为明显;而南部的干旱沙漠气候区和类地中海气候区则呈现增湿趋势,这其中,降水量增加起主导作用。
通过分析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气温要素等对干湿变化的影响,研究团队明确了中亚干旱区干湿气候变化与气候分区密切相关,提出针对不同的气候分区来研究区域干湿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而研究中亚干湿气候变化,对中亚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等也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