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正在进行中
作为其中的重要一部分
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进展如何?
据7月27日召开的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截至6月底,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调查类工作全部完成,普查数据成果总体填报率100%,相关数据记录达506万条;北京房山、山东日照岚山区试点大会战气象灾害危险性等级成果已完成更新汇交,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自普查工作开展以来,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始终把普查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组织成立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机构,建立统筹集约、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系统推进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在技术规范层面,气象部门建立统一的普查技术体系,修订印发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和18项普查技术规范,新制定沙尘暴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建设国、省、市、县四级应用的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信息收集系统和风险评估系统,建立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的汇交和质检体系。
在能力提升层面,气象部门进一步夯实基础保障支撑,将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纳入年度重点培训计划;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的立项绿色通道;建立普查专家分片指导机制,强化对下指导;健全普查工作通报机制,每季度编发工作简报,通报交流各地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进展。
同时,以试点为基础,各级气象部门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及时将普查成果应用于气象服务业务中。
国家气候中心建立台风和暴雨灾害风险评估业务,针对暴雨过程开展定量化风险评估。浙江气象部门科学推进气象雷达选址和避灾场所规划,开发具有浙江特色、精细到乡镇的台风和暴雨致灾风险“五色图”。安徽气象部门编制全省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设计方案,并支撑部分试点县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重庆气象部门通过致灾因子与实地灾情调查信息的有效匹配,提高灾害风险预警的准确率。
在湖北,今年5月14日武汉蔡甸区出现大风灾害,省气象局向政府提供50年一遇最大风速分布图,作为致灾气象等级判断的背景资料。在湖南和江西,灾害风险普查数据融入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平台,气象部门可根据历史灾情修订致灾阈值,为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提供技术支撑。在广东,省气象局充分利用普查数据,开展全省极端强降雨风险分析研究,支撑“三防”决策机构对短时极端强降雨及其可能引发次生灾害风险进行精准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