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系我们
中国气象数据网APP
微信
中国气象数据网
微信号
扫一扫,立刻关注
我的数据筐 
站内信
开通PLUS会员
PLUS会员是为用户打造的增值服务,满足用户高需求。开通PLUS会员后,用户可享有如下功能和特权,如想了解更多PLUS会员服务内容,请点击PLUS会员首页(http://data.cma.cn/plus/index.html
注册登录
全球气候变暖下,青藏高原悄然之变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

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也是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带之一

今天,小据带你走进这里

探索高原之变~


#1

暖湿趋势持续显现


干旱、寒冷,是青藏高原给人们的普遍印象。但科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从未停止


近年来,青藏高原极端高温和降水事件频繁发生。同时,出现冰川退缩、冻土消融、“水塔”功能不稳定性加大等现象,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增多。这里的气候变化,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微信图片_20210425090238.jpg



青海的变化也愈加明显。在三江源地区,从1961年到2018年,年均气温每10年升高0.34℃,呈显著上升趋势,幅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干旱少雨的柴达木盆地和海拔3600多米的三江源地区降水增多。这些都是人们能直观感受得到的气候变化。


原本“高处不胜寒”,如今,青藏高原已成为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这是因为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更易受全球气候变暖因素的影响,青藏高原作为全球中纬度地区海拔最高的地域,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明显。与此同时,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对东亚甚至全球天气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在受全球气候变化驱动的同时,青藏高原也通过多种反馈机制改变着大气和海洋环流,从而对区域甚至全球水文、生态和气候系统产生影响——


“亚洲水塔”各“成员”首先响应,以冰川的变化最为显著。几年前,在珠峰北侧、海拔5600米左右的地方可见许多形态各异而且美丽的冰塔林,现在已上升到海拔5700米处才有。测算数据显示,中国冰川以年均131平方公里速度在缩小。此外,冰川退缩之时,湖泊却在慢慢“扩张”。


微信图片_20210425090241.jpg

冰塔林景观


#2

引发全球气候变化“蝴蝶效应”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风向标”,青藏高原气候之变引发了我国、亚洲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蝴蝶效应”。


青藏高原作为抬升的热源,影响东亚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候。位于对流层中层的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是东亚天气、气候系统独有的现象,其热力作用表现在感热加热和潜热释放,造成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气流的上升或下沉,且高原热源的强度和分布不仅影响亚洲夏季风的爆发和发展,也影响南亚高压的形成等。


此外,北半球夏季最大热源位于青藏高原上空,高原热源影响东亚的天气气候已形成共识,具体为,青藏高原对东亚甚至是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异常显著,其热力作用对维持夏季风环流和行星尺度环流有重要作用。夏季近地层浅薄的气旋性环流(约1.5~3千米)、高层深厚的反气旋性环流(约3~6千米),均由高原加热作用产生。热源汇通过动力作用过程,对西风带平均槽脊生成和发展的影响,较其通过地形动力过程对西风带平均槽脊产生的影响更为重要,如热源通过平流作用,使低空槽往往生成于热源的西边。从季节上来看,春季高原感热和辐射作用的显著减小会削弱亚洲夏季风环流,同时使夏季风的爆发时间推迟。此外,大多数年份中高原夏季大气热源强时,南海夏季风偏弱。


微信图片_20210425090245.jpg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主要指由于高原地形机械阻挡和摩擦引起的大气动力过程的变化,这种作用相当于汽车的引擎,即是动力的发生装置,表现为在气流经过高原时的爬坡和绕流作用。


东亚大气环流出现纬向环流较多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一般而言,纯粹的高原动力作用主要是指机械阻挡作用,其导致的气流分支和急流影响东亚大气环流。西风气流在流动过程中遇到高原,一部分被迫抬升越山而过,另一部分在水平方向发生偏转并绕山而过。春季,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低层西风的阻挡引起了绕流,其北支气流加强了北方冷空气在高原东侧的南下,有利于华南地区春季降水的加强。此外,江南处于高原东南侧的强劲西南风风速中心的下游,具有强烈的风速和水汽辐合,这正是形成江南春雨的原因。青藏高原还能引导热带季风转变方向,侵袭印度、缅甸等地,形成高原雨季。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是一片亚热带沙漠。我国的新疆地区会直接受到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影响而降水丰富,西北地区将不会存在沙漠,黄土高原不会形成,世界其他地区的气候都将会发生巨变。


微信图片_20210425090249.gif

黄土高原

 

#3

积雪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


受气候变暖影响,青藏高原的积雪正在慢慢减少。尽管其积雪资源丰富,但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呈现高原周围和中部高大山脉积雪丰富、内陆盆地和谷地积雪少的特点。青藏高原积雪的季节变化和差异十分明显,冬春平均积雪覆盖面积最大,冬季积雪日数最长,春季降雪日数最多,平均雪深最大。


受全球变暖影响,过去30年,青藏高原积雪变化明显,年积雪日数、年降雪日数和雪深呈减少趋势。1981年至2010年,北部柴达木盆地及其附近区域部分气象台站观测的积雪日数,出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除此之外,青藏高原92%的气象台站年积雪日数呈减少趋势,且高寒内陆中东部和西南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等高原历年积雪日数高值区减少最为明显。


1981年至2010年,青藏高原平均年降雪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减幅每10年达10.5天,其中,春季减幅最大,为每10年4.8天;夏季最小,为每10年1.2天。


微信图片_20210425090302.gif


专家认为,青藏高原积雪变化与气温上升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线性关系。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原来可能是降雪形式的部分降水转为降雨,从而使得降雪日数出现了显著下降趋势。


积雪能够反射太阳光,从而降低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冬春季,青藏高原的积雪减少,从而降低地面对太阳光的反射能力,使得高原接受更多的太阳辐射,进而又促使地面气温上升。夏季,青藏高原成为强大的热源。这一热源作用有利于副高偏北、偏西,有利于华北降水,但不利于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的降水,导致北方降水偏多,南方常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天气。


Copyright 2005-2017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_mail : datacenter@cma.gov.cn
扫码登录
账户登录
二维码失效
点击刷新
登录手机中国气象数据网扫描二维码
立即注册 更快 更安全
第三方登录
我的订单
我的数据筐
我的收藏
用户反馈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