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台风何处来,茫茫海洋寻踪迹。
四月初,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也正式发布。根据今年汛期整体气候趋势预测,我国气候年景为一般到偏差级别,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
· 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
· 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
· 全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偏多
今天上午8时,今年第2号台风“舒力基”(超强台风级)的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约570公里的菲律宾以东洋面上,就是北纬14.2度、东经126.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以上(62米/秒,超强台风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1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60-36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20-15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60-80公里。
那么,温暖的海洋何以成为台风家乡?
在辽阔海洋上行驶的轮船,要时刻提防海雾、大风等灾害,但最畏惧的就是台风。台风携风带雨,破坏力极强,轮船遇到它可能有倾覆的危险。台风和飓风都是热带气旋,只因它们的“老家”不同,称呼也便不同。在东亚、东南亚一带就称为“台风”,欧洲、北美一带称“飓风”,在印度半岛被称作“热带风暴”。虽然叫法不同,但都是以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为标准划分等级。若问台风何处来,茫茫海洋寻踪迹。台风是海洋和大气共同孕育的产物。海洋由于面积和热容量大,是大气运动的重要能量来源。而且,大气和海洋有很大的“接触”面,彼此时刻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且相互适应。
台风很挑剔,喜热怕冷,诞生在温暖的洋面(一般海温在26.5℃及以上),在海温较低的西南大西洋和东北大西洋没有台风生成,更别提寒冷的北冰洋了。台风经常沿着暖海水路径移动,当遇到较冷的海面时通常强度减弱。除了温暖的海洋“怀抱”,台风的出世离不开在对流层中低层大气中有逆时针旋转的涡旋胚胎,还需要对流层具备相对湿度较大、高低层间的差异较小等条件。海洋是台风生成的温床,为台风生成和维持提供重要而基本的能源,海面高温和丰富的水汽来源,使台风边界层具有足够大的能量。这是维持台风内部和加热所必需的。海洋对台风无私付出,台风对海洋却有点“冷酷无情”。由于台风导致强烈的海水上翻,当台风过境后,在其所经海域附近出现较明显的冷水区,叫冷尾流。在台风过后10天左右,冷尾流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全球平均每年约有90个热带气旋活动,分布在七大海域,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东北太平洋、西南印度洋、大西洋及加勒比海、西南太平洋、东南印度洋和北印度洋,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是全球台风最为活跃的海域。据预测,未来,热带气旋可能会较少,但它的威力会变大,其强度和带来的降雨可能增加。
来源 | 中央气象台、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