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系我们
中国气象数据网APP
微信
中国气象数据网
微信号
扫一扫,立刻关注
我的数据筐 
站内信
开通PLUS会员
PLUS会员是为用户打造的增值服务,满足用户高需求。开通PLUS会员后,用户可享有如下功能和特权,如想了解更多PLUS会员服务内容,请点击PLUS会员首页(http://data.cma.cn/plus/index.html
注册登录
2020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出炉!有哪些新变化?

4月2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2020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

相较于往年,今年的公报有何变化?


《公报》指出,2020年全国水热条件总体好于常年和2019年,植被生态质量和固碳量达2000年以来最高,地表变“绿”、固碳能力显著增强。

《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8.4,较常年提高7.3%,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较常年分别增加43克碳/平方米和3%。


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增加趋势,2012年至2020年较2000年至2001年、2002年至2011年两个阶段明显提高,实现了“三级跳”。从2000年到2020年,全国植被生物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12克碳/平方米,2020年全国平均植被生物量达1159克碳/平方米,达2000年以来最高。


2000年至2020年,92.6%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提高趋势,中东部大部地区平均每年增加0.25至1.5。从草原、森林、农田三大生态系统来看,全国草原区和林区2000年以来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增加4.1克碳/平方米、5.4克碳/平方米。


2000年至2020年,全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覆盖度的提升也使水土保持功能呈提高趋势,气象条件贡献率平均为30.1%。2000年以来全国林区90.7%的区域植被固碳释氧量呈上升趋势,2020年全国林区固碳释氧水平达2000年以来最高。


《公报》还对三江源、祁连山、黄土高原、海河流域、西南石漠化区以及洞庭湖、鄱阳湖流域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了气象监测评估。其中,三江源2000年至2020年降水呈增多趋势,生态持续改善,主要湖泊面积持续增加。


数读

《2020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


  • 2020 年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气温偏高,气象条件有利于植被生长。
  • 2020 年植被生态质量达2000 年以来最好状态,同时2000 年以来全国植被固碳量、水源涵养量和土壤保持量等生态功能整体也呈提升趋势。
  • 三江源地区2000 年以来降水呈增多趋势,生态持续改善,主要湖泊面积持续增加。
  • 祁连山区近10 年降水呈增多趋势,有利于区域植被生态改善和湖泊水库蓄水。
  • 呼伦湖2020年湖泊面积达2064.7平方公里,维持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
  • 海河流域大部2020 年降水偏多,涵养水量较常年和2019 年提高30%以上。
  • 黄土高原2020 年气象条件利于植被生长,水土保持功能好于常年和2019年。
  • 西南石漠化区大部2020 年降水正常偏多,植被生态质量好于常年,但区域总体仅为2000 年以来第4高值年。
  • 2020 年洞庭湖、鄱阳湖流域降水偏多,最大水体面积达2000 年以来最大
  • 2020 年太湖气象条件利于蓝藻水华发生,但蓝藻水华发生面积小于2019年。


内容动态调整——
新增对黄土高原的评估


2020年,公报评估内容主要涉及全国植被生物量、植被固碳能力、水热条件、气象灾害、水土保持功能、防风固沙功能、固碳释氧量、气象条件贡献率等。相比往年,今年公报新增了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量的监测评估。
黄土高原2020年降水偏多,水土保持量高于常年。其中,涵养水源的能力与2019年相比整体提升5成以上,土壤保持量增加11.1%。这一系列量化数据均是首次在公报中披露。

微信图片_20210408165012.jpg

▲ 2000-2020年黄土高原涵养水量变化趋势率。


从2016年第一次发布全国生态气象公报开始,五年来,气象部门一直在动态调整重点区域气象条件影响的分析与评估:2019年增加对海河流域水分条件及其对涵养水源的影响分析,2018年增加对祁连山区植被、重点水体的气象影响分析,2017年增加对雄安新区“绿色”和白洋淀蓄水的气象影响评估。


技术手段更新——
评估更精细 种类更多样


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量的监测评估、对海河流域涵养水量的监测评估……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背后却体现出监测评估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
依托全国生态气象业务平台,近年来,气象部门持续加强与生态相关的气象监测评估与分析应用,建立了支撑生态气象业务平台的众多业务子系统,也拓展出更丰富的评估类别。

微信图片_20210408165032.jpg

▲ 2000-2020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率。


评估水体面积变化,可以通过卫星遥感直接实现。然而,大部分的评估类别需要建立机理模型和子系统才能分析评估。以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例,评估不仅需要收集卫星遥感和地面气象站数据资料,还要搭建机理模型,对植被NPP、生态质量指数的评估就是依托于气象条件驱动下和卫星遥感植被指数的植被NPP监测评估子系统完成的。

微信图片_20210408165240.jpg

2000-2020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变化趋势率。

微信图片_20210408165243.jpg

微信图片_20210408165335.jpg

2000-2020年全国主要林区植被固


碳释氧量变化趋势率。

目前,在全国生态气象业务平台下建立起精细化植被生态质量监测评估系统、植被NPP监测评估系统、气候生产力评估系统、植被覆盖度气象条件贡献评价系统、气象灾害对植被生态影响评估系统、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植被生态影响评价系统,以及全国主要生态系统草原、森林、荒漠等生态气象监测预测系统和海河流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等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气象监测评估系统共十多种业务子系统。


影响日益广泛——
深度参与生态建设
合作成效凸显


连续五年发布的公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每年公报出炉后都会第一时间报送给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单位。在近年来的合作交流中,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等相关部委对公报都给予了很高评价:全国生态气象公报弥补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短板,是及时掌握我国地表生态状况及其变化的重要公报。
针对气象条件、气象灾害对生态状况的影响,这一份公报给出了定量回答,也使得气象部门与相关部委的合作交流有了更多成果。

微信图片_20210408165404.jpg

2000-2020年全国植被无旱面积比例变化。2020年全国植被基本无旱区域的面积比例为82.1%,为2000年以来最高。


通过全国生态气象公报这个“窗口”,中国气象局参与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工作。

在这份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生态气象保障任务增强气象监测预测能力及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服务能力,这也使生态气象有关工程纳入了国家规划。不仅如此,中国气象局还参与了自然资源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编制,明确气象服务保障任务。在与生态环境部的合作交流中,多次获得相关课题支持。


Copyright 2005-2017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_mail : datacenter@cma.gov.cn
扫码登录
账户登录
二维码失效
点击刷新
登录手机中国气象数据网扫描二维码
立即注册 更快 更安全
第三方登录
我的订单
我的数据筐
我的收藏
用户反馈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