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2020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
相较于往年,今年的公报有何变化?
《公报》指出,2020年全国水热条件总体好于常年和2019年,植被生态质量和固碳量达2000年以来最高,地表变“绿”、固碳能力显著增强。
《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8.4,较常年提高7.3%,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较常年分别增加43克碳/平方米和3%。
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增加趋势,2012年至2020年较2000年至2001年、2002年至2011年两个阶段明显提高,实现了“三级跳”。从2000年到2020年,全国植被生物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12克碳/平方米,2020年全国平均植被生物量达1159克碳/平方米,达2000年以来最高。
2000年至2020年,92.6%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提高趋势,中东部大部地区平均每年增加0.25至1.5。从草原、森林、农田三大生态系统来看,全国草原区和林区2000年以来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增加4.1克碳/平方米、5.4克碳/平方米。
2000年至2020年,全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覆盖度的提升也使水土保持功能呈提高趋势,气象条件贡献率平均为30.1%。2000年以来全国林区90.7%的区域植被固碳释氧量呈上升趋势,2020年全国林区固碳释氧水平达2000年以来最高。
《公报》还对三江源、祁连山、黄土高原、海河流域、西南石漠化区以及洞庭湖、鄱阳湖流域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了气象监测评估。其中,三江源2000年至2020年降水呈增多趋势,生态持续改善,主要湖泊面积持续增加。
数读
《2020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
2020 年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气温偏高,气象条件有利于植被生长。 2020 年植被生态质量达2000 年以来最好状态,同时2000 年以来全国植被固碳量、水源涵养量和土壤保持量等生态功能整体也呈提升趋势。 三江源地区2000 年以来降水呈增多趋势,生态持续改善,主要湖泊面积持续增加。 祁连山区近10 年降水呈增多趋势,有利于区域植被生态改善和湖泊水库蓄水。 呼伦湖2020年湖泊面积达2064.7平方公里,维持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 海河流域大部2020 年降水偏多,涵养水量较常年和2019 年提高30%以上。 黄土高原2020 年气象条件利于植被生长,水土保持功能好于常年和2019年。 西南石漠化区大部2020 年降水正常偏多,植被生态质量好于常年,但区域总体仅为2000 年以来第4高值年。 2020 年洞庭湖、鄱阳湖流域降水偏多,最大水体面积达2000 年以来最大。 2020 年太湖气象条件利于蓝藻水华发生,但蓝藻水华发生面积小于2019年。
从2016年第一次发布全国生态气象公报开始,五年来,气象部门一直在动态调整重点区域气象条件影响的分析与评估:2019年增加对海河流域水分条件及其对涵养水源的影响分析,2018年增加对祁连山区植被、重点水体的气象影响分析,2017年增加对雄安新区“绿色”和白洋淀蓄水的气象影响评估。
▲ 2000-2020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率。
▲2000-2020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变化趋势率。
▲2000-2020年全国主要林区植被固
碳释氧量变化趋势率。
目前,在全国生态气象业务平台下建立起精细化植被生态质量监测评估系统、植被NPP监测评估系统、气候生产力评估系统、植被覆盖度气象条件贡献评价系统、气象灾害对植被生态影响评估系统、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植被生态影响评价系统,以及全国主要生态系统草原、森林、荒漠等生态气象监测预测系统和海河流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等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气象监测评估系统共十多种业务子系统。
在这份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生态气象保障任务:增强气象监测预测能力及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服务能力,这也使生态气象有关工程纳入了国家规划。不仅如此,中国气象局还参与了自然资源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编制,明确气象服务保障任务。在与生态环境部的合作交流中,多次获得相关课题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