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气象局4月新闻发布会
发布最新全国汛期气候趋势预测
今年是否还有超长梅雨季?
台风会不会常去东北?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就预测结果进行解读
· 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
· 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
· 全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偏多
2. 去年,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极端天气莫过于长江流域洪水形势严峻及东北台风“三连击”。但根据目前气候系统监测信息以及未来的可能演变情况:
· 汛期长江流域雨情和去年相比将明显减弱,整体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长江中游降水偏少的可能性大,上游和下游局部地区接近常年到偏多
· 全国其他流域,如珠江流域东部、黄河上中游、海河流域局部、松花江流域可能出现较重汛情。
3. 从台风活动情况看,预计今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
· 生成的台风和登陆我国的台风均较常年同期偏多
· 台风总体强度为中等到偏弱
· 台风路径以西北行为主,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我国,对华东沿海和华南东部沿海影响较大
1. 1月以来,我国及全球极端天气明显增多。
国内外很多研究认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冬季的“暖北极、冷欧亚”模态将经常出现。全球气温升高、极冰融化造成“暖北极”后,欧亚中高纬度地区南北向温度梯度增大,使得环流经向度加大,更有利于冷空气离开极地影响中低纬度地区。
这种现象有时候出现在前冬,有时候出现在后冬,导致北半球冬季的气温波动幅度增大。不止冬季,全球变暖对夏季气候变率也有贡献,导致高温热浪、极端降水等事件发生频次呈增加趋势。
2. 近期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降水较常年明显偏少。
从分析来看,汛期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的可能性大,而长江中游及邻近地区发生干旱的可能性大,可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较明显影响。
不过,农业生产除了受长时间尺度气候状态的影响外,还受到短时间尺度天气过程的影响,判断农业年景还需要更细致的气象预测信息。
1. 气候预测一般展望月、季节、年等更长时间尺度的气象要素异常趋势,作预报时不仅要考虑大气环流变化,还要考虑海洋、极冰、积雪等下垫面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以及海洋、陆地、极冰、大气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
2. 近年来,我国气候业务能力和预测准确率稳步提升,从3月23日起,中国气象局首次面向公众发布气候预测信息,今后也会定期发布。
但需要注意的是,气候预测研究仍是国际大气科学领域的一大难题,气候预测业务整体仍处于研究试验和业务应用的不断改进阶段。加之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影响我国气候的因子极为复杂,气候预测的难度和不确定性更大。
3. 就今年汛期而言,气候预测难点在于多个外强迫信号的演变趋势及其组合影响的复杂性。
监测显示,从2020年夏末开始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于秋末达到盛期,目前处于衰减状态。
针对其春季之后的演变趋势,国内外动力气候模式预测结果存在较大分歧,有的预测后期转为厄尔尼诺事件,有的预测再次发生拉尼娜事件,有的预测维持中性状态,太平洋海温演变的不同走向对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及我国汛期气候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此外,印度洋海温、大西洋海温、极冰、欧亚积雪、高原积雪、土壤湿度等的特征和未来演变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的影响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国家气候中心将密切跟踪监测,及时滚动订正预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