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 安徽池州方面认为,池州西郊秀山门外有一个杏花村,出现于杜牧那个时期,距今有1300年了。杜牧曾当过池州刺史,在池州呆了整整两年。池州杏花村的说法最早见于清代贵池县人郎遂所写的《贵池县杏花村志》, 而后《广舆记》《江南通志》等书有所收录。有学者编著的《杜牧年谱》中,考证出杜牧详细的人生活动轨迹,并没有提到杜牧到过山西的记载。从气候角度,“池州派”认为山西气候干旱少雨,“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典型的江南气候。
汾阳:
山西吕梁汾阳北15公里,有一个闻名的酒企,用的是“杏花村”的品牌。他们说,这种酒起源于唐朝。同时,汾阳认为杜牧来过山西,证据是杜牧的《并州道中》以及很多涉及山西的诗文。山西还提出一个证据:杜牧的曾祖父杜希望,曾任汾州(西河郡,今汾阳)刺史,死后就葬在汾阳。作为曾孙,杜牧应该曾前往祭祀。至于气候问题,“汾阳派”认为,现在山西气候和唐朝是两码事。唐朝诗人鱼玄机在描写山西景色时称“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此外,稍晚于杜牧的诗人赵嘏,也写过“一樽花下酒,残日水西树。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
此外,还有湖北麻城、江苏南京、江苏徐州等多个地方,主张“杏花村”就在本地!
清明时节 · 雨纷纷
那么,仅从气候分析角度来看,唐代的气候究竟如何呢?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依据考古资料和历史记载的分析,隋唐时期整体属于温暖期。譬如,史书记载,公元650、689、678年冬季,长安无雪无冰,当时的气候温暖可见一般。这一时期,陕西、山西等地气温仍整体偏高,降水也较为充沛。
不过,中唐之后,气温出现明显“分水岭”。根据石笋、年轮等的研究发现,公元720年至750年间,气温有一个明显低谷。有研究者对《全唐诗》中的咏梅诗做了统计,发现以长安为背景的咏梅诗,其写作时间似乎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之前的数量很多,之后的数量则急剧减少。有人认为,咏梅诗的变化,反映了唐代中期,北方气候由暖湿转干冷的特征。晚唐诗人杜牧生活在公元803至852年间,此时,山西气候是否还如盛唐一般,的确要打一个问号!
以我国整体所处气候背景来看,唐代南方地区没有出现明显偏干特征,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清明前后出现“雨纷纷”的情况,应是较为常见的。有趣的是,从1951年以来的大数据分析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数城市,在清明节这天的雨日概率接近或超过50%。那么,在一千多年前的晚唐,又会是怎样的光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