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系我们
中国气象数据网APP
微信
中国气象数据网
微信号
扫一扫,立刻关注
我的数据筐 
站内信
开通PLUS会员
PLUS会员是为用户打造的增值服务,满足用户高需求。开通PLUS会员后,用户可享有如下功能和特权,如想了解更多PLUS会员服务内容,请点击PLUS会员首页(http://data.cma.cn/plus/index.html
注册登录
刘雅鸣委员:提升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刻不容缓

聚焦两会

最新提案来了


 提升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刻不容缓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正在发生哪些变化、如何更好地保护其生态环境?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刘雅鸣与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在联名提案中共同呼吁:

要准确把握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的影响,提升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适应能力。


5.jpg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带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最大的贡献。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正在发生哪些变化、如何更好地保护其生态环境?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刘雅鸣一直关心的问题。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她与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在联名提案中共同呼吁,要准确把握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的影响,提升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适应能力。



现状:气候变化导致青藏高原灾害增多


过去的拉萨,往往半夜下雨白天晴,现在则是连日细雨绵绵;过去当地人穿着厚衣服度夏,现在则换上汗衫短裤;过去湖泊大量萎缩,现在则“大肆”扩张以至淹没草场……

  

近50年来,青藏高原暖湿化显著,年平均气温增速超过同期全球的两倍。”刘雅鸣表示,青藏高原极端高温和极端降水事件频繁发生,同时出现冰川退缩、冻土消融、“水塔”功能不稳定性加大等现象,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增多,对基础设施和当地及下游居民生产生活有着重大影响。


原本“高处不胜寒”的青藏高原,如今,正成为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据分析,这是因为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更易受全球气候变暖因素的影响,而青藏高原作为全球中纬度地区海拔最高的地域,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明显。


6.jpg

青藏高原来古冰川群-雅隆冰川末端崩解的大冰块坠入冰前湖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工作,揭示环境变化机理,准确把握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的影响。

  

根据预测,未来青藏高原仍将保持增暖趋势,气候与生态环境灾害复合风险加大,而与之相应的应对能力却引人担忧。刘雅鸣指出,目前,我国对青藏高原多圈层综合观测不足,气候变化机理研究不够,对灾害风险预估的科技水平仍有待提升。

  

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让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希望。


刘雅鸣呼吁,要进一步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加强高原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保障青藏高原核心地及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行动:监测预警评估应多管齐下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并具有特殊的气候特征,其动力和热力作用对东亚甚至全球天气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刘雅鸣在提案中建议,要加强青藏高原生态气候变化综合立体观测网络建设,提高数据获取和灾害风险早期预警能力。“如进一步优化青藏高原生态气候综合观测站网布局,完善高原关键生态脆弱区和高风险地区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她认为,应加强青藏高原自动化观测和冰冻圈观测站建设,全面开展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地区影响的监测工程建设;建立暴雪、冰崩等多灾种早期预警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服务。

  

刘雅鸣特别指出,要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为契机,深化青藏高原敏感区气候变化机理研究与科学评估。“建立青藏高原应对气候变化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通过多学科交叉和综合集成研究,提高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多尺度时空规律及物理机制的科学认识水平。”


7.jpg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东启带领5人组成的微型科考队在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进行科学考察。


青藏高原区域发育着4.8万余条冰川,总面积为6万余平方公里,常年积雪覆盖面积大,季节和冻土分布广泛。她建议加强气候变化及极端灾害对农牧业、水资源、高寒生态系统、人群健康的影响和风险评估,以及冰川跃动、冰崩、冰湖溃决等多灾种综合风险和气候环境承载力评估,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如川藏铁路、公路、水电站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加强气候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同样是重中之重。在刘雅鸣看来,应充分研究利用祁连山、三江源、天山、贺兰山等山区空中水汽条件丰富的有利条件,合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全面掌握我国西部风能太阳能水电能源等情况,科学开发和利用西部气候资源;制定青藏高原中长期发展与保护规划,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和系统治理、气候变化对策研究及科技支撑、基础设施建设、跨区域与国际合作等举措;充分利用气候变化短期内所带来的相对有利的生态环境“窗口期”,加强高原农业气候适应性区划、湿地保护与沙漠化治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


8.jpg

气象部门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开发利用云水资源。


Copyright 2005-2017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_mail : datacenter@cma.gov.cn
扫码登录
账户登录
二维码失效
点击刷新
登录手机中国气象数据网扫描二维码
立即注册 更快 更安全
第三方登录
我的订单
我的数据筐
我的收藏
用户反馈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