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了,寒潮为啥一波接着一波?寒潮从哪来?又是在哪里加强?
自2020年入冬以来,寒潮频频来袭。不少人感到疑惑,全球气候变暖了,寒潮不应该变少吗?为啥最近反倒频繁到访?
当前,全球升温明显,不同地区的增暖不均匀,北极地区的增暖幅度较中纬度和低纬地区都要大,加上去年秋季北极海冰减少,这使得低纬和高纬之间的温度梯度变小,并进一步使得欧亚中高纬地区的环流经向度增大,从而让冷空气更容易向中纬度地区暴发,导致2020年入冬以来冷空气多次侵袭我国。
而另一边,《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0)》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个连续十年都比前一个十年更暖。1951年至2019年,中国年平均气温每十年升高0.24℃,升温速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据统计,我国年寒潮过程频次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4次/10年。这种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气候变暖的影响。冬季出现的极端低温事件明显减少。但是,全球变暖并不意味着极端冷事件再也不会出现。
从气候变化事实来看,伴随着全球变暖,一些极端事件反而偏多偏强。而寒潮强度和频次,受全球气候背景及不同时空尺度大气环流和外强迫因子的影响,这之间的关系很复杂。
如果把全球气候系统比喻成一个钟摆,其左右摆动的极点位置代表冷暖事件的程度,那么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这个钟摆的左右摆动幅度会加大,极端热事件和极端冷事件都有出现的可能性,只不过极端热事件出现的频率将更高,强度也将更强。
虽然影响我国的寒潮过程不胜枚举,但孕育这些寒潮的多为3个“摇篮”,分别为新地岛以西洋面、新地岛以东洋面、冰岛以南洋面。
这些寒潮发源地大多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冬季吸收的太阳能较少,停留在那里的空气团越来越冷,当冷气团积累到一定程度,一旦受到扰动,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向更低纬度、更为温暖的南方倾泻,冷空气因此有了最初始的“晋升动力”。
但仅有初始的动力是远远不够的,冷空气南下途中还要经过进一步加强。而“培训地”就位于西伯利亚中部,这里的冬季寒冷漫长,气温大部分都在-20℃至-45℃之间。
因此,冷空气选择在此休整历练、积累能量,等到再“出山”的时候,能力已经明显加强,因而这一区域也被称为“寒潮关键区”。
修炼过后能力明显提升的寒潮开始被分配至各个“岗位”,在这里,它们有三条路径可供选择,分别是中路、东路和西路,这一切要受到西北气流的引导。经过长途跋涉的寒潮到达各自岗位之后开始发力,不断作威作福,受当地地势和环境影响,在西北沙漠和黄土高原地区,极易引发沙尘天气;在内蒙古草原则表现为大风、吹雪;华北、黄淮一带,往往会风雪交加;在东北则会表现为更猛烈的大风降雪;到江南流域,多会造成凄风苦雨的坏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