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
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2020年10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海温持续发展加强,预计后期将继续维持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达到峰值,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该事件可能持续到明年春季。
从今年8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 (3个月滑动平均Nino3.4指数低于-0.5℃)。而在此之前的5月到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处于弱冷水(-0.5℃ ≤Nino3.4指 数 ≤0℃),冷海温的发展比较缓慢,甚至出现较弱的冷暖波动。但进入8月达到拉尼娜状态以后,冷海温发展比较稳定。
10月以来,拉尼娜状态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发展加强,尤其10月最后3候至11月1候,Nino3.4指数均低于-1℃。从海温发展的空间形态来看,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温距平低于-0.5℃,负距平中心位于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大约西经120度至西经150度的区域。
在多数拉尼娜年盛期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可能加大,影响我国(包括东亚地区) 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影响我国 (包括东亚地区)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拉尼娜只是其中的重要因子之一,而且每次拉尼娜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除了拉尼娜事件外,北极海冰融化、欧亚和高原积雪变化等因素也会影响东亚冬季风环流的变率。
从全球影响来看,多数拉尼娜事件发生时,南美沿岸附近地区降水减少,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则降水增多;非洲中部、美国东南部等地常发生干旱,巴西东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则容易出现洪涝。
1950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15次拉尼娜事件。其中,仅出现过1次强拉尼娜事件,时间为从1988年5月开始持续到次年5月;有8次中等强度事件;其他均为弱事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了1次强事件 (1988年)外,还有3次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1998年、2007年和2010年),其他均为弱事件。
综合分析来看,今年拉尼娜状态目前的发展特征与1995年和2007年的拉尼娜事件较为相似。
来源 | 中国气象数据网 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