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已经开启入冬进程,南方多地也在走入深秋。在这个季节转换的时间里,气象条件常常发生剧烈变化。如何适应季节转换时的天气变化,这些问题不得不提起注意。
呼吸道疾病高发,注意防患于未然
秋冬交替时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为普通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慢性疾病也容易在此时加重或发作,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十分重要。专家提示,老人、儿童、有基础病的人发病率高且容易病情较重,专家提醒应防患于未然。
换季时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主任医师刘国梁介绍,首先应该注意防寒保暖,伴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耐寒能力差,所以保暖防感冒十分重要。应及时关注天气变化,随时注意调整衣物,尽量避免受风寒;注意规律的作息,尽量做到不熬夜,不饮酒,不吸烟。
“老人、儿童、有基础病的人等重点人群还可以选择性接种肺炎疫苗或服用相关口服疫苗,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刘国梁介绍,如已往患有慢性肺疾病或者年龄大于65岁者,推荐进行流感冒疫苗和肺炎疫苗接种;对于已经有呼吸疾病的人群,如果症状加重,尤其是出现了呼吸困难,应尽早就医检查。
此外,由于呼吸道对寒冷和干燥的空气十分敏感。刘国梁介绍,天气寒冷和空气污染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出外时最好戴口罩,避免使呼吸道直接暴露在冷空气中。
气温降低,谨防心血管病
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有一个特点,就是从南方到北方,呈递增趋势。这与北方年平均气温较低以及北方人群盐摄入量较高有关。
高血压病患者,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盐的摄入量来控制血压。另一方面,需要重视天气对血压的影响,积极控制血压。
因为当气温下降时,可导致血管痉挛收缩,红细胞压积增加,血小板聚集,血液浓缩,导致血管阻力增加;寒冷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增加,抑制血管内皮源性舒张因子 NO 释放,导致血压增高。
所以,天气冷时很多高血压患者会发现,口服同样剂量的降压药物,而血压却不达标。对此,我们建议:在气温骤降时,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同时积极加强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降压药物剂量或种类,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气温与心血管病死亡率呈u型关系,气温每下降10℃,总冠脉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13%,冠心病事件和死亡率就会增加11%。
季节转换,小心“气象过敏”
一般来说,在天气发生变化时,冷暖干湿、风霜雨雪等气象因素产生的刺激作用,通过人的皮肤感受反应给下丘脑。下丘脑又支配脑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去调节内分泌功能,以保持天气变化后的机体平衡,即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但每个人的适应能力不同,当人体对天气的变化一时难以适应且人体适应能力下降时,呼吸、血液循环、代谢等机体功能都会出现症状,就会出现“气象过敏”。
秋冬季是气象条件变化比较显著的季节。一方面,气温和湿度有所降低, 气压则有所升高, 人体细胞的摄氧量也随之变化,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抑郁、失眠、头痛等气象过敏症状就是生理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反应;另一方面,季节转换时节天气系统比较活跃,所以要特别注意预防。
为了帮助公众防范过敏带来的影响,气象部门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发布过敏气象指数。该指数考虑气象因素并结合环境要素对人体的影响,包括季节、天气现象、风力、温度、湿度,以及花粉浓度和环境污染等,从天气角度出发为公众提供是否易发生过敏的服务提示。指数等级划分为五级,级数越高,表示气象条件引发过敏的可能性越大。在季节转换时期,关注天气预报和过敏气象指数,可以更科学地预防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