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宛霞 通讯员唐碧报道 10月13日,今年第16号台风“浪卡”在海南省琼海市沿海登陆。针对“浪卡”的生成发展,一场地海空天多平台协同观测台风的科学试验于12日至14日在南海中北部(琼海附近)海域成功开展。卫星、飞机、无人艇和追风观测车等在试验中齐上阵,获得大量珍贵数据,证明了多平台协同观测台风科学试验的可行性。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观测设备最多的一次台风科学试验。
据悉,我国长期缺乏适用于台风恶劣环境的直接观测平台,台风内核精细结构观测资料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台风预报能力发展的瓶颈之一。此次试验利用多个观测平台对“浪卡”进行观测,有效解决了观测资料不足的问题。
该试验在台风“浪卡”登陆前组织三架飞机(1架有人机、2架无人机)同时观测台风内部前侧结构,成功获取台风登陆过程不同层次、区域、阶段的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利用机载激光雷达实现对海上台风前侧环流内部高分辨率风场结构的观测;追风观测车成功实施台风“二次探空”(升空气球达到一定高度爆裂后,小降落伞弹出并携带观测设备形成下落期间第二次探空)。13日台风登陆期间,连续释放火箭探空以及臭氧探空探测台风环流结构和大气物理特征变化。14日针对台风登陆后的暴雨过程,再次组织无人机展开双机直接探测结合下投探空观测试验。试验期间,风云四号卫星及高分系列卫星对台风区域连续加密观测,无人艇成功获取台风过境前后近海海-气界面风温压湿及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完整观测资料。
此次试验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亚太台风委员会国际合作项目,由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联合海南省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香港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腾盾公司、江西新余国科公司、北京爱尔达公司、深圳华讯方舟公司、博鳌机场以及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院所和企业共同完成。
上海台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汤杰表示,随着台风多平台协同观测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未来台风科学试验将为我国乃至亚太各国防范应对台风提供更精准的观测数据支撑。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0年10月20日一版 责任编辑:张林)